布朗族既实行土葬,也实行火葬,但以土葬为主。只有高僧或高龄老人死后,才实行火葬。每一个布朗族村寨都有一块公共墓地。依照传统的规矩,对于死者也须按辈分高低和年龄长幼,依秩分台下葬:凡在70—80岁的老人,要埋在山顶上台;50—60岁中壮年,埋于山坡次台;30—40岁中年,埋于坡脚二台;30岁以下,埋于山脚一台。
非正常死亡的人,要埋在离村寨较远的偏僻地方,尸体为仰面直葬。无夫妻合葬习俗。不垒坟墓,不举行葬礼。人病死,即请和尚念经,为死者沐浴、更衣,并用白布裹尸,后入殓。棺材很简陋,多数人使用竹棺,少数用木棺。停尸期间,用茶叶、芭蕉果、饭团、腊条等捆在死人手上,并用一根白线拴在死人的大拇指上,将白线拉出棺外;当抬棺出门时,一刀把白线砍断,意思是斩断鬼魂的归路.
有的地方布朗族人死下葬前,要先由年高老人于寨中央祭祀寨神,同时用芭蕉叶包上草烟,将草烟割成两半,一半放在尸体边,一半由死者家属保存,表示断绝关系。正式下葬时,头人割下死人一小撮头发并将烧掉,表示代表全寨男女老幼向女死者最后告别,断绝关系。还有些地方布朗族人的丧俗,人死即由男性老年人带领众人送丧至公共墓地,并将死者从棺内抬出,放进土坑内,随即盖土,不垒坟堆,然后将棺材连同抬死人的竹竿一起砍烂盖于墓坑上。后二日,死者家属带祭品去墓地祭奠,以后逢年过节再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