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是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山林面向江河的渔猎民族的一种特殊风俗类型,也是早年赫哲族的丧葬习俗。
树葬,赫哲族也称风葬,主要葬上山打猎而死者。遇到这类情况,其余的猎人砍大树干一段,先把树段的一面砍平,再挖成槽形,将尸体放进槽形木中,上面复一槽形木段做盖,然后用树皮扎住,挂在树上。或选择四棵相近的树,上面架上树杆,搭成树台,将放尸的槽形木须置放其,离地约3米左右,待2—3年尸体风化后,由亲人拣其骨放在鹿皮口袋之中,背回村重新安葬。小孩夭折后也采用树葬。赫哲人用桦树皮包扎尸体,放在树杈上。因为赫哲族人认为孩子的灵魂是永不消失的小鸟,如果埋在地下就飞不出来了,无法转生,因此实行树葬。即猎人遇难放树叉,小孩死后挂树上。赫哲人后来也实行土葬。早年的土葬比较简单,用桦皮裹埋。后来有所发展,先要挖成长方形土坑,四周围用原大垒成框壁,下面铺上原木势草、铺褥,把尸体仰放进墓中,并将死者生前常用和最喜欢的东西均放入墓中做陪葬品。上面也用原木堆盖好,铺草培土成堆 ,形成坟墓。清朝之后受满、汉族葬俗影响,也开始用棺材殓葬。
一般死于瘟疫、痨病或痘疹者,则于当日将尸放在树枝上,上面再放上树枝实行焚化。
赫哲族的“出魂”仪式独具特色。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永远不灭,人死后其亡灵仍留滞在生前活动的屋内,因此要“出魂”仪式送亡灵出屋。男子死后七日、女子死后第九日为出魂日。出魂时由家人为其做一布口袋,长四尺、宽二尺,两头塞干草,中部空着,上置枕头。于夜间放在死者生前卧处。前面设炕几,供上酒、肉、米汤等数碗,但须为奇数。出魂日在请亲友来祭奠。家人将布袋视为灵座,展开如人卧状,妻子需在旁陪卧。室内不烧香,不点灯,家人静卧观察,听支响声就认为亡灵已经离开,亡灵出走的路线一是走门,一是从灶坑经烟囱离去。
在百日或三周年之际,赫哲族人为死者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迷魂,即送死者的灵魂去阴间。届时,搭一苇席棚或白布棚,做一个“木古法”(木偶),穿戴起来代表死者,放在棚内,请送魂萨满在人偶旁跳神三天,为死者祈祷祝福。也有的在死者住过的屋内进行。死者的晚辈、亲友都要跪在地上,听萨满喃喃自衙、高声指教,不断哭泣。送魂第三天夜间,将人偶放在爬犁上送走。
此时萨满要站在高处向相方连射三箭,指示死者朝箭射的方向走去。最后全家人在墓地上处理祭品,将死者的用物烧掉,或送给他人。请别人帮助脱去孝服。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魂、送魂的风俗,已经成为古老的历史陈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