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有三大特点
:棗是时间长,多则四十九在,少则七天,最少也得三天。二是规模大,参加的僧人可多达千人、一般需要三两百人,起码不得少于七八十人。三是法事全,凡佛教各种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还要悬挂多则两百余幅,少则一百二十幅“水陆画”。这些画需要宽敞的大殿才能挂得下,因此,举办这样的法会,非大寺庙莫属。
水陆画”可分为三类:
一是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诸天、明王、罗汉、护法神等。二是道教和中国民问神祗,如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列曜、六丁六甲、八仙等。三是佛道和民间信仰并已汉化的龙王、阎王、六道中的畜生、饿鬼和其它鬼魂等。
在法会上悬挂“水陆画”中的某些画幅,就是代表要召请的某些“尊神”。再经下面所述的某种仪式。被请到的就光临。法会后再恭送,送毕,将画幅取下卷好下次再用。这是一种专用的佛事人物画,平时不能挂,更不能拆开单幅挂。
水陆法会的道场会为外坛和内坛。外坛多设于环绕大殿或法堂的厢房配殿中,是念佛诵经的坛场,远不如内坛热闹,仅为法会烘托气氛。内坛多设于寺庙中心的大殿或法堂,是法会活动的主要坛场,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现将外坛和内坛的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外坛六个坛场安排的内容和形式
大坛,
由二十四位僧人拜诵《梁皇忏》所以又叫“梁皇坛”。此坛上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像,均有菩萨、罗汉等胁侍,两侧挂护法四天王像,后面挂十殿阎王及判官像。主坛供上述三佛和观音菩萨、城隍老爷牌位,坛前安置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供品。
诸经坛
,由七位僧人讽诵诸经。此坛后上方挂与大坛相同的三尊佛像,两侧挂护法神像;主坛供观音菩萨立姿塑像,并置四个经台。
法华坛,
由七位僧人诵《法华经》。此坛后上方挂以观音菩萨为中心的诸大等觉位菩萨像,主坛供千手观音立姿塑像,并内置有《法华经》的经函。
净土坛,
由七位僧人诵“阿弥陀佛”名号。主尊为阿弥佛立姿塑像,后挂极乐净土图。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黄纸写的莲位牌,其文为:
佛力超荐口口口口口口生莲之位
阳世口口口
华产坛
,由两位僧人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此坛主尊为毗卢遮那佛,两侧为文殊、普贤二菩萨。主坛、上还供内藏《华严经》的经函。经台上置诵经的经卷。
瑜伽坛,
即施食坛,仅供夜间施焰口时使用,僧人由各坛临时抽调。
有的水陆法会不设瑜伽坛,而设药师坛。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红纸写的“消灾条”,上书“佛光普照口口口口长生禄位;坛上要点三十九盏油灯,并有六个经台,供诵读《药师经》之用。
另设监坛一名,指挥内外坛一切事宜,相当于现场调度,名额计算在外坛内。以上外坛六坛人员共四十八名。
内坛的活动主要有洒净、结界、遣使发符、请上堂、请下堂、供上堂、供下堂、奉浴;授戒、施食、送圣和放焰口等,道场按七天进行:
第一天,大殿左前方树起“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三更时对外坛“洒净”,即遍洒法水并诵咒,使之成为净i。四更时对内坛“结界”,即诵咒施法,使内外坛均与外界隔绝,不受干扰。五更“遗使发符”,即派遣鬼使神差发符,上呈佛、菩萨及所有天神,下召六道众生,请大家都来赴会。
第二天,四更时“请上堂”,“上堂”是能施法力超度众生的诸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及道教神仙等。其请法,即是在念诵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这些“上堂”画像悬挂起来。五更“奉浴”,即安排盛有香水的浴盆,象征性地为请来的诸位“堂”沐浴,以便斋戒。
第三天,四更时“供上堂”,即请诸位“上堂”正式临坛开’会。办法是:在画像下设供桌,桌上设名号牌位明及灯、香、花、果等。正中供桌上方,中挂毗卢遮那佛像,左挂释迦牟尼佛像,右挂阿弥陀佛像;供桌前安置四个法台,台上放磬、铃和经典等。座上为法会四位主持人:主法、正表、副表和斋主。五更“请赦”,即请神佛大发慈悲,使斋主之先亡父母及六道众生脱离地狱诸苦难。午时设斋,请包括云水僧在内的所有僧人就斋,名为“斋僧”。
第四天,三更对“请下堂”,也是用挂画的方式,把居住在地面、水中的神灵和待超荐的六道众生请来。四更时“奉浴”。五更时“说戒”,即说明此会遵守的戒条。
第五天,四更时僧众合诵《信心铭》。五更时“供下堂”。午时斋僧。
第六天,四更时主法亲祝“下堂”。午前放生;
第七天,五更时普供“上下堂”;午时斋僧;未时迎“上下堂”到外坛;申时“送圣”,即将法会的文告、符牒一律焚烧,为“上下堂”送行。法会就此结束。
在这七天中,每夜都要放焰口,第六夜放“圆满焰口”,即针对东西南北四方和地下幽冥的焰口。这台焰口规模最大,全体僧众一律参加,为水陆法会的高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