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湘西南丧葬风俗追问(2)

来源:互联网 发表人: 2023-12-08 浏览量:1044

 五、送灵:泪撒送灵路

 这是丧葬最隆重的一环。孝子传耗刚刚回来,各路亲友也陆续来临。一般是死者的外家最早,这是老外家。农村风俗对老外家的人特别客气,尤其是舅舅。有些地方,舅舅三请四请才肯原谅死者的家人,特别是对那些不孝的,此时可以百般刁难,甚者可是兴师问罪。当亲友哭声震天,鞭炮齐鸣时,孝子要屋外郊迎跪接,等亲友掺扶时才能起来,一直退步引领亲友到灵堂,孝子再跪在灵前,亲友对死者施礼以后再把孝子掺扶起来,一波一波,孝子一直没有停留的时间。老外家来了,媳妇的外家叫新外家,一般也很隆重,往往是花圈乐队一起带过来,女婿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钱的就闹热一些,鞭炮是不惜的,号鼓齐鸣,炮声喧天。亲友一般在八九点钟到齐,于是早餐,白喜(结婚之类的叫红喜)一般比较简单。

 起灵是把灵柩从灵堂里抬出来。需要乐器鞭炮烘托,孝子跪拜,和尚师公引领。

 厨子准备霜堂饭,霜夫负责纽龙绳,把灵柩挽在霜杠上,以便把灵柩抬上山,放在墓穴里,孝子负责接待客人,正餐过后,就是正式的上山送灵柩。如果是农闲季节,往往十里八乡的都会来送的,如果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人缘极好的,年轻人往往还要亲自抬上一程路,一是显示自己的力气,二是表示友好。我在乡下时就常常争抢着抬一程。在我们老家,几乎就没有固定的霜夫,自然有人去抬的。

 上山时,各路亲戚的乐队一起敲响,各路亲友的鞭炮一起点燃,孝子在前面由人掺扶着退步缓缓前行,三步一拜,孝子分捧灵位和遗像,有时孝子跪在那里,后面的往前走,有专人看着速度,不让太快,怕霜夫不小心踩着跪在地上的孝子。有人不时在路面上撒些米粒,大概是避邪吧。这一环节是最热闹的,乡里人喜欢热闹,他们看谁最伤心,他们数多少花圈,看几套乐器,看送葬的人有几多,当然许多名堂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存下来。

 孝子此时是最伤心的时刻,往往在短短的路途中,想起亲人的点点滴滴,不觉伤心欲绝。往往主事的会安排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掺扶,有些甚至跪在地上不肯走,完全事被人牵拉上坟山的。

 等灵柩到了山上,放在墓穴里,亲友就会自动散去,有专人负责掩埋。

 晚上是最后一项活动,叫做化屋。怕死者来到阴间没有房屋,孝子为亲人准备纸做的房子,晚间在师公等的协助之下,把房子一并送到阴间。化屋时,亲友再送上自己的礼物,叫做“寄包”,就是把纸钱打包,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生辰,说明寄给谁收。这样一场丧礼才算是真正结束。

 六、追问民风

 1、亲情无价。为人子女,倘若在亲人在时不孝,亲人死后再伤心再懊悔也弥补不了自己的过失。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常常想,我现在要好好对待老人,不仅仅是为了孝心,更重要的,为自己的子女做个榜样。民风如此,一则表现后人许多遗憾,借此还愿,以平心意。二是寄托哀思,希望死者一路走好,寄予后人的心愿。

 2、文化传存。人说生儿酒席靠前人,丧葬酒席靠后人。其实前人亦后人,后人亦可成为前人。前后相续,生老病死,代代繁衍,许多文化精髓蕴涵其中。剔除迷信的糟粕,其实许多告诫后人文化内核,亦在丧葬中尽显无遗。比如孝子当尽孝,对死者的哀悼,对死者的呵护,对死者的追忆等,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美德。

 3、贫困是源。丧葬的许多仪式,均是为改变贫困生活。说来说去,全是贫困惹的祸。比如入殓的许多活动,均是为改变贫困而设置的,如在死者嘴里塞饭和钱,在棺木里放置必备的生活用品,家祭的告祖、穿魂、传耗以及化缟裥等均是为死者的未来生活着想。当然贫困的账不应该算在新社会的账上,这是旧社会的遗留问题,不过农村的贫穷,还是有目共睹的,祈愿农村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向富裕,只有富裕起来的农民,才有教育的机会,才可能有机会去更新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