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净身
在家乡,人死后,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为死者净身。净身要用温水,仔仔细细地为死者擦洗全身三遍,完后,为死者穿戴寿衣、寿鞋等。
二、出堂
为死者穿戴整齐后,便把尸体抬出正堂(家乡俗称“出教厅”——海南话,海南话一般称“正堂”为“教厅”。),让死者头朝内脚朝外的躺在辅在“教厅”中央的地上的草席上。
三、鸣炮
在内地有的地方称为“鸣铳”,死者“出教厅”(出堂)后,便燃放鞭炮,“鸣炮”一是向死者致哀;二是向外人宣布死者逝世的消息。
四、报丧
死者一旦逝世,即使是在深夜死亡,也必须即刻托人去向亲人报丧。按照习俗,死者死后,家人是不能到别人家去的,必须等死者过了“七日”后,方可进别人家的门。而在这七天内,别人也不想到死者家去,认为会沾染“衰气”。
所以只能托别人去给其他在外的亲人报丧,由于农村大多没装电话,所以,不管路途多遥远,都必须上门去报丧。
在家乡,人死后只有最亲近血缘及最亲密的人才能回来哀悼。比如,如果是父母不幸逝世,那么回来哀悼的亲人只能是:儿子、女儿、丈夫(或妻子)、媳妇、孙子、孙女,其他人即使是女婿也不回来致哀的。
五、做斋
为死者超渡亡魂的法事,家乡俗称“做斋”(海南话)。“做斋”视其规模可分为两个级别:普通斋和豪华斋。
普通斋即一般人们所说的“做斋”,共有四个法师(俗称“三父公”),法事时间是一天;豪华斋家乡俗称“十二繁观”,共有十六(?)个法师,法事时间为一个礼拜,礼节繁多,规模宏大,场面隆重,而且在出殡的路上,每走十二步,便停下来做一次“斋”,因此,称为“十二繁观”。“十二繁观”虽然隆重,花费也巨大,一般的人家是做不起的,我自小到现在都没有见村里人做过“十二繁观”。
(一)起斋
在家乡,人死后,一般停尸一天,第二天便请来“三父公”,白天布置道场,一般在死者家的院里搭一个棚(如果是做“十二繁观”,就要搭一个与演琼剧一样规模差不多的“戏台”),晚上八点,法事正式开始,家乡俗称“起斋”。法事从晚八点开始,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四点(中间有休息)才告一段落。
(二)守夜
在“做斋”的当晚,死者亲人必须通宵达旦为死者哭悼、守夜。“三父公”们除了做法事外,还负责为死者“建”纸屋、剪纸衣、做纸鞋、纸帽,还有死者将乘坐升天的大纸鹤等东西。
(三)入棺
死者死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做斋”的第二天(如果不是做“十二繁观”,那么死者最多只能停尸在家三天时间),大约八点左右,法事继续进行。只听哀乐声声,催人泪下,令人闻之肝肠寸断,悲恸不已。
临近中午,死者尸体开始入棺,入棺前,“三父公”先用“仙水”为死者净棺,并在棺底四角放四个“符”。
(四)盖棺
死者入棺后,亲人们便按辈份、年龄、性别为顺序,排队绕棺为死者敬酒,敬完酒后,便正式盖棺定论了。这个时候,是亲人们最悲恸的时刻,因为棺材一盖上,从此便再也看不到死者了,因此,都哭得天昏地暗,鬼神皆泣。
(五)过桥
盖棺后便意味着出殡(家乡俗称“出屋”)的时辰快到了。“三父公”们开始焚烧为死者制作的纸屋、纸衣、纸鞋、纸帽等物(纸鹤最后才焚烧)。
该烧的东西烧完后,便是最隆重的“过桥”仪式。“过桥”是在庭院中摆上一长串的凳子当做“桥”,然后在高潮跌起的哀乐声中,亲人们披麻戴孝,同样是按辈份、年龄、性别为顺序,一个接一个从“桥”上走过,为死者做最后的送别。
过完“桥”后,“三父公”开始焚烧那只巨大的纸鹤,随着大纸鹤一点点的化为灰烬,死者也乘着纸鹤一步步的升天而去。
至此,法事已接近屋声。
六、出屋
家乡人死后都是土葬。下午三点,已到了出屋(即出殡)的时辰。此时,抬棺的人已经请来并已用过酒饭。在家乡,抬棺是一件“衰事”,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事。只有那些不怕“衰”的五、六十岁左右的中老年汉子,才愿意干这差事。干这门差事,虽然被人瞧不起,但是可以饱餐一顿酒饭,并有“红包”拿。
抬棺的人一般有八个人,家乡俗称“八大金刚”,这“八大金刚”除了抬棺外,还要负责挖墓坑、填土以及把死者的遗物,如死者生前睡过的床、被褥、草席、穿过的衣服等物搬到村口去焚烧掉等差事。
死者“出屋”的时辰到了,这时起程的鞭炮已经燃放,“八大金刚”抬着棺材,一路上吆喝声声(据说这是吓唬拦路的阴魂野鬼),向墓地出发。亲人们跟在后面,一路上燃放鞭炮、挥撒冥纸,哀声连连,为死者送行。
七、入土
按照习俗,女人是不能送死者到墓地的,只能送到半路便返回,由男亲人一路送到墓地。到达墓地后,死者棺材被放进事先挖好的墓坑中,亲人们各掬一把土洒到墓坑中,然后由“八大金刚”挥铲填土,但并没有堆成坟,死者的坟是要靠以后每年扫墓的时候一点点的堆高成坟的,刚埋的时候跟平地没有二别。
至此,死者正式入土为安,亲人返家。
八、七日
死者逝世七天后,亲人都要回来哀悼,家乡俗称“七日”。
九、百日
死者逝世满一百天后,又是一个祭期,家乡俗称“百日”,这一天,亲人们也都要回家哀悼、蔡奠亡魂。
十、三年
死者逝世满三周年后,又到一个祭期,亲人们同样都要回来拜祭。
以上“七日”、“百日”和“三年”祭期,亲人们都是在死者家中哀悼和拜祭,并不到坟地去。而且死者的坟墓也必须满三年,也就是死者“三年”祭期过后才能扫。
十一、其他习俗
(1)不满十八岁,即未成年的人死后,是不许用棺材装殓的,只能用草席包裹埋葬,也不许“做斋”。
(2)如果死者不幸在野外死亡,如在野外突发病死亡、跌死等,尸体是不允许抬回家停放的,所有的丧事,包括“做斋”都要在野外进行。因为,在野外死亡的人一般都认为是野鬼,野鬼是不能进家门的。
(3)人死后,死者没有过“七日”祭期之前,死者的家人是不能到别人家去的,认为会给别人带去“衰气”;而别人也不会到死者家来,认为会沾染“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