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传统丧葬礼俗的墓地规制

来源:互联网 发表人: 2023-12-08 浏览量:1100

 人类经历了“弃尸”、“野葬”、“葬而坟之”的死亡文化过程。墓者没也,沉没、埋没之意。早期人类的亲情观念是以氏族为单位的,因此,墓而无坟也没关系,大伙葬于一处,很好找到。当私有制出现以后,当亲情范围缩小以后,人们需要单独埋葬、单独纪念,墓而坟之就开始了。

 在阶级社会人分三六九等,坟墓自然也有等级。大的等级有:圣人坟墓称“林”,帝王坟墓称“陵”,贵族坟墓称“冢”,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平民百姓称“坟”。在同一等级之内,坟墓的大小、高低、排列、方向、装饰也有区别,后代不能超越先祖,小官不能超越大官等。

 墓地有公墓、家墓、族墓、义地和乱葬坟之分。公墓一般由政府出面购地,多为穷人而设。明清两代政府为了倡导土葬禁止火葬,曾开设公墓。家墓就是一家之墓区,年代久远之后,就成为族墓了。义地是有钱人家的义举、善举,为少地、无地贫民购置的墓区。乱葬坟是最贫民化的一种墓区,地是无主的荒地,坟是最穷的人或无主的人。墓地有神道,即墓地的主道路,道路两旁有石人、石兽和松柏等。墓有墓碑,墓碑上刻有墓志铭,碑坐于墓台之上,墓台两侧有镇墓兽和松柏等。

 中国人对死很看重,不仅表现在观念形态上,也表现在操作形态上,更表现实物形态上。帝王从登基那天起就关注两件事,一是长生不老、二是修墓。上有行之、下必效之,在民间活死人墓也比比皆是,规格也是尽其所能。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看重坟墓呢?

 一是归宿感。中国人特别重视归宿,生时认祖归宗、认亲;要寻找组织、要找终生依靠的人或单位等;死时要叶落归根,要人家墓、族墓,要合葬等。这种强烈的归宿感不正是专制政治下个体意识弱化的表现吗?即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不是也有孤家寡人的感觉吗?生时的危机与不稳定反映在死亡文化上就是强化死后的安定,安定则表现在墓地的种种规制上。

 二是永恒的需求。渴望生命永恒、渴望富贵永恒、渴望脱离贫贱是人类自私也是最本能的愿望,但是永恒是非现实的,转化这种永恒不也是一种永恒吗?因此,生命就延伸到了死亡,富贵就延伸到了墓穴。

 三是伦理的需要。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说在活人世界里维系作用是有限度的,因此,中国的封建统治者要把这种作用再强化到死者身上,以对死亡者态度衡量对活人的态度,即“事死如事生”。这样人们不得不在死人身上大做文章。中国死亡文化的虚伪性正是如此体现出来的。强调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本无可厚非,人类文明的传承性也需要建立一个当代与前代、前代与后代的继承关系,但是这种传承不能以弱化后代为代价。

 四是宗法等级的需要。宗法等级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秩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死亡之人生大事上也要体现出宗法等级来,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公墓、陵园中的宗法等级现象随处可见,就令人不可思议了。即使在收费(经营)性公墓,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只能助长封建意识增长,而不利于建立民主、平等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