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现代农村丧葬礼俗

来源:互联网 发表人: 2023-12-08 浏览量:2005

 当世界跨人21世纪的时候,中国现代农村大部分地区的思想观念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时代,尤其是丧葬意识、死亡观念。农村丧葬礼俗滞后有多种因素构成,比如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不大、传统思想文化浓重、封建迷信流行、火葬条件滞后、殡改宣传、管理跟不上、领导落实不力、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不够等。殡葬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农村尤为如此,必须理顺各方面关系,坚持齐抓共管。

 当然,新中国成立毕竟5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20多年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传统的殡葬习俗,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极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传统丧葬礼俗有所抬头,这无疑是经济条件好转给传统丧葬礼俗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与农村行政管理、思想教育薄弱有很大的关系。相信只要政府努力,现代农村不会死守传统丧葬礼俗不放的。河南省新野县在农村殡改工作就成绩突出,堪称典范。1988年至今,该县火化率每年都保持在100%,共火化尸体4.6万多具,平掉坟头65万多个,节约耕地2.3万亩、木材4.2万立方米,节约资金7600余万元。全国类似河南新野的地方不少。下面就全国农村涌现出来的新丧葬礼俗予以概括。

 红白事理事会。红白事理事会在全国农村很普遍,它属于民间组织,接受地方政府指导,在婚事、丧事简办上起很大的主导作用。就丧事来说,该组织一般都有全方位服务功能,收费也比较合理。有的红白事理事会属于义务性服务。在农村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丧事的全过程是靠亲友、街坊邻居帮忙进行的,费用支出很大,又占用了大量劳力和时间。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虽然在生产、生活方式仍赶不上城市的节奏,但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多种经营的多了,进入乡镇企业的多了,按老传统办丧事几乎不可能。在此条件下,事商业性服务开始出现,红白事理事会就是在此前提下诞生的。在丧葬活动中,红白事理事会的作用就象城市的治丧委员会,组织、主持整个丧葬活动的全过程。

 遗体存放。乡级卫生院没有太平间的要尽快设置,这是农村殡改系统工程中重要一环。

 农村存放遗体一般在家里,冬天还好办,夏天就事多了。农村有些丧葬服务组织购置有带制冷的有机玻璃罩或冰棺,用于存放遗体。如果没有就须送到乡医院或县城殡仪馆的停尸间。

 吊唁。如果遗体不在家里停放,就在庭堂或院里布置一个灵堂,以供吊唁、开追悼会之用,农村,尤其是距县城较远的农村,交通又不很方便,到县城殡仪馆开追悼会很不现实,可以在死者家里开后,灵车再拉运尸体。

 农村丧事简办要求大同存小异。农村殡改不可不顾农民传统的心理的承受能力,可求大同存小异。农村丧事活动大的方面可参照城市,小的方面可人乡随俗。农村公墓或骨灰堂。农村公墓和骨灰堂建设是农村殡改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农村攀比之风比较严重,在公墓、骨灰堂管理中一定要公平、合理、科学,干部、党员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公墓的规格一定要统一,规划要有次序。骨灰堂的骨灰排放要事先编好次序,不能挑拣。公墓和骨灰堂要逐步园林化。农村殡改关键在政府。根据农村殡改先进地区的经验,政府是关键。一是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县、乡、村、组、户一包到底,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层层考核;二是赏罚严明的机制;三是便于操作的行政措施;四是殡改宣传深入心;五是大力鼓励支持殡改工作;六是坚决制止打击制造、销售土葬用品的不法商户。农村殡改的典范——树葬。就是骨灰撒人树坑,上面植树。这种葬法无论是从传统纪念或保护环境或充分利用土地来讲都是好事。树葬作为一种新的丧葬方式值得提倡与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