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过去多举行土葬,现在城镇里的朝鲜族基本改为火葬。
过去依照传统葬礼规定,家中有老人去世时,死者的直系亲属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不能吃干饭,守灵3—7天。每日早晚各祭飨一餐,每次都由身穿孝服的孝子带领近亲叩首号丧致哀,并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他们首先向遗体二叩首,而后同死者亲属二叩首。
举行丧葬在单日(最早也要在三天以后),也有三个月才葬的。无论停放多长时间,皆于死后第三天入殓。葬仪过程主要有:“袭”,即给死者换上新衣,把死者的旧衣烧掉,表示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饭含”,用柳木勺分左、中、右三次往死者口中放米粒,边放边叫“百石”、“千石”、“万石”,然后再放三枚铜币,依次叫“百两”、“千两”、“万两”,这表达活着的人希望死者升入天堂后会过上有吃有用的富裕生活;“殓”,用麻布或棉布将死者捆三处入棺;“成服”,死者的亲属穿丧服;最后进行吊丧和葬礼,把棺材入进丧舆里,由青壮年抬到墓地。
下葬前,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按迷信的说法,墓地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平安与兴旺。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埋葬时,死者头朝山顶脚朝下。将死者安葬后,在坟前放上打糕、糖果之类的供品,行叩首礼。祭祀连续三天。头两天在家中设灵位祭祀,将每顿饭摆放在死者的灵位前。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上供品到坟上祭祀,叫“三云”。一个月后举行“殡所”,三个月举行“百天祭祀”。一周年时举行“小祥”祭祀,三周年时举行“大祥”。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或清明、端午等重要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