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建国后宁夏汉族民居

来源:《夏地民俗》 发表人: 2023-12-18 浏览量:10875
 

    建国初期,城镇居民仍住在老房子里。进入60年代后,政府兴建了“连排式”起脊砖瓦房。这种房子比较高,空间大,室内光线充足,可利用面积大。后为两层简易楼房。70年代,5~6层住宅楼逐年增多。结构均为两间一套或三间一套,由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组成。80年代,城镇先后建起许多新型住宅区,初步解决了城区市民住房紧张的问题。进入90年代后,城镇住宅也逐步向高大化方向发展,建起了高层公寓楼。为根本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新建了低价格的“安居工程”。 

  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传统睡铺(土炕)已被木板床和新式沙发床所替代;老式条案、大蹲箱等家具也被高低柜、大衣柜、写字台所替代。80年代后,成套家具、组合家具、西式家具等均进入居民家庭。 

    在农村,汉族住房多为土木结构平房。山区一些贫困家庭住土窑洞。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村的房屋建设开始向砖木结构方向发展,安装玻璃窗,新式单扇门,宽敞明亮。室内为白灰墙、砖铺地或水磨石地面。 

    瓦房构造差别甚大。富房讲究“四合头”、“三合头”院,前有门、照壁,四面或三面起房,配置均齐。上房一般三间,五檩四椽,深门浅窗;与上房对称的称为“倒座”,均硬山墙,两面坡,起脊坐兽;左右称为厦房,三五间不等,多一面坡,起脊不坐兽。城镇临街的“倒座”多为“铺面”,供作店铺。长辈、老人住上房,晚辈依次住厦房。有的一进两院,中建过厅,内院住眷属,外院作客房。一般民宅视经济力量和使用功能而建,无一定配置。卧室一般居北或西,灶房多座东。贫寒之家无力起厦,顺山墙架檩,横檩搭椽,开间小,称为“滚木房”。六盘山麓一带,多在山墙架檩,顺檩搭椽,上铺树枝、茅草,间架小矮。 

    箍窑先立窑腿,上券土坯,覆草泥,窑肩夯实行水,一两年抹泥一次。一般2米开间,高3米左右,进深4米左右。大窑2.5米左右开间,高4米,深6米左右,有的两孔或三孔连肩,窑问安门相通,临窗盘炕,开窗甚小,窑内光线较暗,有的留洞无窗棂。 

    崖窑向阳山坡,依山凿孔。小窑2米开间,顶高3米;大窑5米开间,顶高深度视土质及功用而定,一般10米左右,亦有进深二三十米者。窑顶栏墙围富户多大窑,正中为主窑,窑前建有“抱厦”,窑内有天花板。有的在窑脑“地窖”,为贮藏财物之所。贫寒之家,一窑多用,有的人畜共居。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社会治安不靖,为防匪盗,农村兴筑不少堡子(王)。家产较大的地主私人筑作庄园,有的联合筑作临时避难之所,称为“官堡。现多毁圮。随着家庭由联合型、主干型向核心型转变,城乡民宅型制由仪向实用型转变,讲究采光、向阳,重视实用功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