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民间年画与民俗

来源:中华艺术吧 发表人: 2023-12-18 浏览量:1451
 

    民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民族历史愈久,文化财富益丰,就以农历过年(春节)的风俗来说,我国很早就有文字记载。“年”字,远在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字形为?很像一个人在收割或顶谷禾回去,所以《说文解字》称 “年”字是“谷熟也,从禾”。商以后到了周,就用这个字来纪年。农业社会里,田里的五谷熟了收割完毕,则是一年过去,又该开始新的一年了。因此称春节叫“过年”。同时在这个期间出现的有祝贺之意的东西都冠以“年”字。如:吃的糕叫“年糕”,卖的画叫“年画”,互相庆贺的礼仪叫“拜年”等等。中国幅员广大,西北牧区,古代则以牧草返青一次为一年;生活在东北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同胞,过去曾以马哈鱼由海游到江里周年为一岁,当初春第一次捕到马哈鱼后,就挂起一个鱼头以纪新年,这种悬鱼头纪新年的风俗由来已久,虽然它与谷熟无关,但它却有贺新年、庆丰收的同样含意。

    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武帝(刘彻)诏令太史丞邓平创制“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初一曰“元旦”,后以元旦前夜为“除夕”。从此除夕,元旦过年的风俗活动越来越多。如东汉蔡邕《独断》里所载:汉代 “ 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神荼、郁垒以执之。”蔡邕所说的“神荼”、“ 郁垒 ”、在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记载,说: “谨按皇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鬼),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 并说:“ 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大福)也”。这就是后来人们屋内挂钟馗驱鬼,门上贴门神以御凶和立桃符于门旁以及贴年画等风俗的来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