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网络祭拜 有人倡议植树表心意
您又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祭奠方式呢?
□ 记者 郭真 实习生 梁佳妮
本报讯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追忆逝去亲人的日子里,清明祭拜的旧俗,你还记得多少?新兴的祭祖形式,你又能否接受?长辈们所念叨的传统祭祀习俗,言犹在耳;后生们已悄悄把网络祭拜,视为潮流和文明。如今的清明,人们通过更多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虽然学校放假也是3天,可是连着周末,家里也就不让我回家扫墓了。”今年是丽水人夏子轩去北京念大学的第一年,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适应学校的生活,父母特意在清明节前叮嘱他不用回家扫墓。对此,子轩说,虽然不能赶往爷爷的坟前磕个头,但他也有自己的方式来怀念爷爷。
子轩告诉记者,其实他的许多同学都不打算清明节回家扫墓,大伙更多的是通过“网祭”来表达自己在这个特殊节日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轻点鼠标,在网上给逝者建立一个“网上墓地”,在这个虚拟墓地前放置上“蜡烛”、“鲜花”,然后再在留言簿上写下对亲人讲的心里话。甚至还能亲手制作逝去亲人的相册,将记忆一点点上传到网络中。这便是子轩所说的“网祭”。
根据子轩的介绍,记者打开那家名为“网墓网”的网站,虽然该网站建立时间并不长,但人气却非常旺。也许正是这家网站的口号——“搭建通向天堂的桥梁”,吸引了众多不能亲自去扫墓的人们选择了“网祭”。
前日,“丽水公墓网”也正式开通了,对于日渐流行的网祭,子轩说:“心意到了我觉得就行了。而且,想爷爷了就能打开网站,写下自己的心情。再用不着等到清明节。”他说,相比于传统祭拜方式来说,网祭不仅更加的环保,而且由于存在于网络中,人们有更多的空间来抒发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相对于后生夏子轩,市民蓝志坚师傅算是传统的,但他的祭拜方式并不保守。蓝师傅告诉记者,前不久,他订购了一株雪松,准备在清明节时全家人一起,将这棵树种在父母的墓地旁。不仅如此,蓝师傅还说,他和兄弟姐妹每人都将写一封给父母的信,将它们系在树根上,一并埋入土中。他说:“树根一点点的伸展开,也将儿女的思念带给了爸妈。”
其实,无论是网祭还是植树,都是一种清明祭拜的文明方式,同样传达了生者对于逝去亲人的缅怀。你是否也有不同的方式,既独特又不失文明,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对先人的情意。在此,我们也向广大的市民征集祭拜方式,让大家能将这个清明节过得更有意义。请拨打本报热线:215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