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怀念逝去的亲人

来源:网络 发表人: 2023-11-17 浏览量:24200
        每年,我们总是等上海的大伯和叔公两家回无锡一起上坟扫墓,墓地里一共葬有三个长辈,我的太公和太婆,还有我的祖母.上坟无非就是在墓前献上鲜花和供品,点上香和蜡烛,化些元宝,希望故去的人能在那边的世界里过的开心,也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保佑小辈们平安健康.
 
         对于太公的印象不是很深了,只知道他是个很严肃但很疼爱小辈的老人,祖上传给他几间规模不小的作坊,一直经营的不错,但在解放后,全都充公了,而在文革期间,家里的老屋子有三分之二也被他人占用,只剩下一百多平米的三间大屋外加个小天井,侵占了房屋还不算,还把家里的红木家具都烧光,太公也是在那时染上疾病,在我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的时段里去世的.在他去世前,他还经常给我寄一些图画书给我看,寄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给我.
 
        太婆是个很清高也很势力的老人,年轻时很会保养自己,到了81岁的时候,还和回无锡接我回新疆的父亲还有姑姑一起去鼋头诸欣赏樱花,蠡园赏桃花,而当时又没有出租车,全靠挤公共汽车来去的,可见老太太的体质有多好了吧.大概在84年的时候,她在家里的青砖地上滑了一记,脚被扭伤,太婆是个小脚老太,一直坐着不愿意多动,结果造成下肢肌肉萎缩,只能一直瘫痪在床上了,到了86年我们回来的时候,她的身体状况还非常的好,可能因为她胃口太好,运动量太少,上下的身体已经严重失去比例了,在87年,她87岁高龄的时候,离我们而去了,走的时候,太婆婆很安详,脸上的气色还是粉白粉白的,没有半点老年斑,如果她能坚持走动走动,多活个十年也不成问题.
 
        奶奶是我最亲近的也是我最爱的人了,她出生在上海,她的父亲是个留法的学者,奶奶年轻时聪明美丽,是家里的宠儿,她能弹一手好钢琴,会说很好的英文,所以在解放以后,被请到无锡的八中担任了英语和数学的老师,在学校里,她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个很活跃的女人.文革开始以后,因为爷爷家里的成分问题,被迫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个时候,她积郁成疾,在76年的时候就开始身体不适了,但她还是坚持教孩子们读书,鼓励他们多读书.农村孩子有的连名字都没有,奶奶帮他们起名字,农村孩子买不起本子橡皮,奶奶就用自己的钱买回了纸张,裁好,让我用线装订好,每人一本简单的本子和两分钱一块的小橡皮发给她班级里的30来个孩子,孩子的家长们都非常敬重我的奶奶,在我奶奶躺下住在公社的医院里时,他们还带着孩子,拎着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走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来看望奶奶,当然,那些东西都被奶奶强制退回去了,他们的生活也不容易啊.到了78年的春天,奶奶的病情已经逐渐加重,大队里的王书记跑很远请了位老中医来为奶奶诊断病情,老中医当时就摇头了,让我们准备后事吧,随即,大队里派了部手扶拖拉机连夜把我们送到盐城,在那里乘上轮船回无锡了.回来以后,确诊是肝癌的晚期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就在那年的十月,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扫墓回家,父亲和大伯谈起儿时的趣事,大伯是长子长孙,所以太婆最最疼爱他,而我父亲则是我奶奶的最爱,大伯说,小的时候,他们弟兄要是吵架了,那婆媳两个也一定要吵起来,一个帮孙子,一个帮儿子,还没等她们吵完,两个弟兄已经又在一起玩了.那时候,一到寒假暑假,奶奶就带着我父亲回上海,大伯说他当时也很想去,但奶奶不带他,他只好拍我父亲的马屁,才有机会去上海,但也是难得的.儿时的记忆难忘记,只可惜,大家都没能记住他们的生日,只有我还记得奶奶是6月13的生日,其余的都没印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