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七月半,想念逝去的亲人

来源:网络 发表人: 2023-11-17 浏览量:5630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中元节,也是鬼节。在古代,这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年少时读词,读到某位词人有“七月十四,正是去年今日”的句子,描述这个特定日子所遇见的女孩,抒发一种淡淡的怀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这个节日的气氛之浓。时间进入到现在,城市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中的一些东西渐渐消逝。但在我的老家,对这个节日还是比较看重的。昨夜躺在地板上,在深夜里看窗外的月亮。城市里的月亮,远远比乡村里的小,但那一点点天幕也让我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亲人,一时竟难以入眠。
  如果父亲活着,每年这个节日,总是要在家里主持纪念一下逝去的先人们的。时间真快,父亲一下子就过世三年了。说实话,对于父亲,我一直都不太理解,感情也比较粗疏。在我的印象中,他相当严肃,并且暴躁。在我们家乡,他算是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且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但在我看来,他没有一点知识气。他对工作、对别人都是极好的,也具有奉献精神,但对我们家人,特别是对母亲,却并不见得如何好。有时脾气来了,通常是一付怒目而视的样子。所以,对于他,除了畏惧,并没有多少温暖。直到昨夜,思前想后,才发现父亲其实也蛮可怜的。他退休后,三次进医院,都是脑溢血这种重症,第二次时出院时脚已经跛了。而原来他在篮球上是能“飞”得起来的人物,身体的缺陷让他一下子很郁闷,脾气也就更加坏。人到老年,身体不好,本身就是件悲哀的事情。但他也还爱护着我们的。我读研究生时,花了不少钱,如果没有他给我支持,我不会那么轻松。记得有一次,我从家乡的市里去一个县城,他回镇里,我们同一段路。他先下车,去对面的车站换乘回镇里的车辆。我在车里看一瘸一拐穿过马路,不断躲避来往的车流,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很多年来,只要一想这个瞬间,心里就有些作痛。父亲2004年11月时死于脑溢血,病发后,还撑了两个月。在临去世时的前两天,母亲问他,他只能用摇头来回话。他表示,对我们子女都放心得下了,可以安心走了。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我从远方赶回时,他已经下葬了,据说已经是瘦得不成样子。
  二娘的去世更有些年头了。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二娘是我的二伯的第二位夫人,二娘是我们乡下的叫法。她自小过着极艰苦的生活,后来嫁了二伯,我们这个家族也相当穷,没过多少好日子。二伯和我父亲一样,脾气也不好,二娘一辈子受了不少委屈。二娘有时候是很“小气”的,一筒米、一捆柴,有些斤斤计较。当时我很不理解,现在自己经历了沧桑,知道了这些物品对于一个长期受物质生活困扰的人的意义,其实,她是小心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尽可能的保护自己。我们家和二伯住同一栋房,他们家在东头,我们家在西头,共用一个中堂。二娘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她总是喜欢和母亲在中堂前的禾场上聊天,在忙完一天的活计后,在月光下,她们可以絮叨到深夜。而我,那时总在月光地下做小学作业,经常得到她的赞赏。二娘育有二子二女,都是我的堂哥堂姐。她对子女极好,对我们这些侄子侄女也极好,山上有什么果,家里做了点什么小吃,总不忘给我一点。后来,堂哥堂姐们到了镇上,到了城市,二娘也到洛阳工作的堂哥那时住了一阵,然后又回到镇上堂姐家住。二娘一生操劳,晚年家境好多了,可以享福时却突然逝去。人生总有许多不满意的事情。她过世时,我从桂林回去给她奔丧,躺在棺木里的她还是如生时一样慈祥。
  七月十四,怀念亲人。今天给家乡的母亲打电话。她说已经准备好了纸钱和一应的祭祀用品。我说,记得替我作个揖,烧点纸。其实,我们也算是知书达礼的人,在生前,也尽量孝顺那些长辈0。但随着岁月过去,自己为人父母,又增多很多感慨,也愈觉得自己为长辈做得太少,不由得悔从中来。唉,父亲、二娘,你们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