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古代殡葬礼仪(一)

来源: 发表人: 2023-12-24 浏览量:1557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极為丰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多民族的禮儀之邦,禮的中心內容是承認親疏、尊卑、長幼的差別,禮強調以親統疏以尊統卑,以長統幼,在下者敬在上者。以此制定各人的行為規范,禮的基本精神是“孝”和“敬”,疏敬親,卑敬尊,幼敬長,孝就在其中。

特別是紅白喜事方面,更是隆重,民間辦喪事無論貧富舉動大小一般都會請法師來做法事,由于人們受“儒、釋、道”三教園融的影響,在宗教信仰上,往往佛道不分,有的甚至把道教當成佛教,關于法事的內容形式,喪家未必全懂,主要是由了事的一手安排。

凡做法事誦徑,有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不等,個別情況可多至十五位、四十九位,少則三位、五位,一般情況根据家屬的經濟狀況來決定人數。 
 
 
《動土、安放禮儀程序》
 
一、准備供品

香一扎、燭一對、水果五种、杯碟若干、紙錢、鞭炮若干、酒、茶各一。
 
二、貢品擺放順序

A、蜡燭    B、香    C、生果    D、酒    E、茶    F、其它

三、程序

1、擺放供品 ① 香、燭    ② 五色果(生果五盤擺單數)   ③ 三茶五酒(酒在茶前面)   ④ 其它
2、動土或安放(長子親自安放)
3、封穴
4、跪拜(先子、媳、后女儿、女婿、再孫儿、孫媳、再子侄、朋友等;手拿三柱香,跪拜三次,起身,躬三次即禮成)
5、化寶(燒紙)
6、燃放鞭炮
7、禮成
 
治喪是中國人為發送亡者,特別是年老去世這体制改革舉辦的一种活動,喪事的活動歷史悠久,傳統的長禮儀式非常之繁瑣,到北宋司馬光 書儀.喪禮中仍歸結有二十多條之多,這一繁鎖的喪禮程式中所体現的原則,一是"孝",二是"敬",古人希望通過規范人們的喪事操作來淳化人,強化兩代人之間的聯系,以此提供一條社會性的感情紐帶,從而促進社會的治理,現代喪祭禮儀源于代喪祭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斷演變和革新新式治喪禮儀注重簡捷哀思四個字。

現按后世較通行的初儉、殮、殯、出殯、下葬的五步驟分述如下:

在人快要臨終前,子女等直系親屬守其側,听取遺言,証實死亡之后要親屬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帖,通報死訊,舊時喪俗,人死后要用紙式布巾覆其臉上以衷對死者的尊重。

人死后,因為被理解為到另一個世界生活,因而要為死者沐浴、整容,然后入殮入殮時注意:死者頭朝里腳朝外,入殮后,要有一段時間的停柩待葬,稱為殯,殯的時間地點因人而异,親屬換喪服,戴孝帽,要進行悼念,超度設靈等,親戚朋友前來吊喪,吊喪按隆重禮義,行三跪九叩之禮,出殯的前一天晚,長家整夜不能睡,要伴夜、坐夜、守靈,明日將要決別,孝子賢孫以及親戚朋友守靈以示最后一次相聚,出殯前舉行"辭靈"儀式,要請人念經超度,并請樂隊吹吹打打,以壯聲威,殯期間,每夜都有新友,故舊守靈,靈堂內的供桌上燃有一盞小油燈,須時時加油,不使熄滅,一直到出殯,任其自滅,稱長眼燈。

喪禮最后出殯,民間稱送葬,僧道選擇吉日,吉時,正式出殯,一般在上午八、九點鐘,靈柩一般由人抬著,以示鄭重,出殯的行列包括的內容有多有少,一般為銘旗--孝燈--香亭--樂隊--大轎(靈柩)--遺屬--送葬親友,靈柩經過之地,親友沿途設奠祭祀,稱路祭。

至墓地,將棺材放置事先已挖好的墓穴前,祭奠哀哭一番后,由僧道誦經,放入墓穴,鏟土掩棺,并堆土成墳堆,落喪后,僧道將魂轎盤內的五谷种子撒在墓地象征子孫綿衍,返回后,設靈位安置于廳堂,喪安婦女要供飯菜祭奠。

新式治喪禮儀同傳統治喪禮儀相比簡捷,但意義一樣,沒有訃告,追悼會,現在就這兩點做講解。

訃告,用訃告向親友和社會作比較詳細的通報、告知死者姓名、身份、死因、逝世日期、時間、地點死者生前簡歷以及給死者吊信,開追悼和送花圈,挽聯的時間地點。

追悼會在喪家設置的靈堂舉行,布置追悼會場,逝者親友迎候親友和來賓,發放白花和黑紗,宣布追悼會開始,宣讀悼詞,告別遺体,向逝者親屬表示慰問,追悼會結束。

【已有0位网友进行了评论,点击评论
上一篇: 古代殡葬礼仪(二)
下一篇: 客家丧葬习俗
相关热词搜索:
暂无关键词
相关文章:
没有记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