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全真道创建发展衰落与复兴

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端,横亘牟平、文登两地,方圆百里,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古称“根余山”,又称“麻姑山”、“姑余山”。“东牟之昆箭,昔麻姑洞天也。诸山绵亘相属,秀异峭拔,为东方冠。山之足蹈海者三,相距皆不满百里,蓬莱、瀛洲、方丈,朝夕相望于晻霭间。盖天地英灵自然之气,独钟于此,故世多神仙异人焉”。明代以前,昆箭山“老树参天,人迹罕到,野兽成群,羽族栖集,鹿呦狼嗥,百鸟争歌。山间紫气红....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弥勒造像的兴衰与变异是多种语境的复杂演绎

佛教造像不是一般的人物造像,它的内容是佛性,是宗教偶像的制作,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因而它具有宗教艺术的特殊规定性。此一规定之基本即是佛教的经典与仪轨。在《法界次第》、《无量寿经》、《智度论》、《大乘义章》、《中阿含》等佛典中都有佛的形象、内容、手印、服饰、坐式等规定,如“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特别是《造像量度经》规定的佛像尺度也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因为有几分量度就有具备几分佛性,有几分佛性....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书法家颜真卿的道教情缘

颜真卿以书法名垂千古,作为著名政治家,他一生践行儒家风范。但他同时又为道教所标举,《太平广记颜真卿传》将其列为“神仙”之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将其列人仙传。可见颜真卿与道教有着不解之情缘。 颜真卿,其名真卿和字清臣,取名颇具道教意味。《太平御览》转引《登真隐诀》云:“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诸小号,官位甚多。”杜光庭《墉城集仙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关于佛教的八大菩萨

关于八大菩萨有多种说法。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称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 《药师经》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七佛八菩萨经》说: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得大势菩萨、坚勇菩萨。 《舍....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莲花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像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苍南奇特风俗源于明教 闽浙明教谜踪

摩尼光佛石像 早在13世纪就已几近绝迹的神秘宗教,竟在中国东南沿海顽强生存。它是飘洋过海而来,还是横越大漠而来?历史的尘埃湮没了一切,仅剩几座荒寺残垣、几卷残破书页。直到残存的奇特风俗被世人关注,古代明教的千年兴衰才渐渐露出冰山一角。 苍南奇特风俗解密 在浙江温州苍南县沿海炎亭、括山一带,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些奇特风俗:穿一身素白衣服给死者做超度;一些老渔民每日早餐必先素食三口白饭,而....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蒙古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

萨满教是古代蒙古人的原始宗教。它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它由满洲——通古斯语族各部位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基本特征是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信念为思想基础,既有自然崇拜,也有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具有一定的崇拜内容和祭祀仪式。萨满教主要流行于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等。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与阶级分化....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道家与阴法阳儒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时间遵从“黄老道学”,那就是汉朝初年,此后发生了强烈的道儒之争。而后,在统治者的思想中,真正纯粹遵从道家的大朝就少之又少了。道家以重生不重死,讲求无为而治的思想而让大乱之后的国家得以休养生息。(其实无论我们同意与否,成功帝国中的新兴统治阶级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道家的思想,否则就会象董卓一样成为乱时军阀,而不能成一时帝王。) 后来,儒家或佛教在中国大地大兴天下,成为汉以后的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印度传入我国的佛具 罕见的金如意

“如意”一词出自印度梵语,是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具之一。另据清《事物异名录》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之说,又有记事于上的“笏”,如意兼二者之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态发生变化,一方面保留搔杖功能,流传在民间;另一方面强调吉祥含义,演化为纯粹的陈设珍玩,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如意。 作为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如意,清代最多,明代末期虽有,但少见。清代如意的制作,无论从数量上、质量....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广西壮族的丧葬方式:岩葬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   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