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自律、忍耐转化为自觉的宽容,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自律、忍耐转化为自觉的宽容,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许多痛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魔邪的一种自律。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今天的泪水,会是你明天的成长

一件事你期望太高你就输了,一份情你付出太多你就累了,一个人你等的久了你就痛了。记住,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难关,生命中也没有离不开的人。如果你不被珍惜,不再重要,学会华丽的转身。你可以哭泣,可以心疼,但不能绝望。今天的泪水,会是你明天的成长;今天的伤痕,会是你明天的坚强。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

佛为比丘破前世情爱(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一位比丘出外托钵乞食,遇见了他出家前的妻子。前妻一直思念已出家的丈夫,很自然的,当她碰到前夫比丘后,便想令其还俗,继续以前的夫妻生活。 于是,前妻施展少妇的妩媚,以各种柔美的姿态,挑逗、诱惑前夫。这位比丘有点招架不住,几度踌躇,终于闷闷不乐的回到祇园精舍。 精舍其他比丘,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便关怀的上前询问,这位比丘如实作答....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佛陀帮人打补丁

助人是我们的责任(图片来源:资料图)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五句话化解一场血案

化解一场血案(图片来源:资料图)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草木成佛

真观禅师与道文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进退之间的选择

进退之间(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 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被砍三刀亦无事

修持戒律,化凶相为吉祥(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喷,头部好像沥血,这是头与身躯的灾戾之气,恐怕难逃白刃的劫难。何况,你眼光暴躁而且眼珠外露,眉毛粗大而且逆竖,你应该好好修持戒律,化凶相为吉祥! 三刀和尚问:我终身守己行善,忍辱无瞠,怎么会有杀身之祸呢? 一行禅师答道:不然!有些人本来没有凶相而惨遭极刑,是因为今生自己作孽而变相。....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那是归于你的

不以忿怒对忿怒的人(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有一个婆罗门愤怒恶言的冲进精舍来。因为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故使他大发嗔火。佛陀默默地听他的无理胡骂之后,等他稍为安静时,向他说道:婆罗门呀!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当然有,瞿昙呀,何必问此!婆罗门呀,那个时候,偶尔你也会款待客人吧?瞿昙呀!那是当然的啊。婆罗门呀,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吃石头的禅师

懒瓒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意,已说明他的洒脱生活,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时,德宗很想见见这位禅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拿了圣旨寻找到了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里举炊,大臣便在洞口大声呼叫....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3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