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大足卧佛头前为何刻九龙浴佛(1)

据传,重庆市大足县宝顶半身卧佛像凿好后,虽说神态安然自若,但双目流泪不止。 一天,有个算命先生张铁嘴路过佛湾,见此情景,认为是个搞钱的好机会。便大摇大摆地走进宝顶寺,找到住持和尚赵智凤,说:佛家,我是专程为卧佛流泪而来。 你也知道卧佛流泪的事?赵智凤感到吃惊。 我在恭州(今重庆)夜观天象,见大足方向有一颗明星像人一样掉泪;这颗明星就是释迦佛。我排着八字一推算,知道宝顶寺的卧佛有难了。今天,我....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祈愿事业顺利最灵的寺院:北京卧佛寺

卧佛因为谐音OFFER, 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学子很求佛庇佑、祈愿找到一份好工作。据说很灵验。 卧佛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00余年。初建时名兜率寺,内供有香檀雕制的卧佛像。元朝重建,并铸一尊释逛牟尼铜卧像置于寺内,同时更名寿安山寺。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改称十方普觉寺。因寺内卧佛造像远近闻名,人们通常称卧佛寺。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王朔:用佛和药物把世界打通

王朔早年模仿美国的凯鲁亚克和塞林格,写了几篇还算不错的小说。早期小说讲述的多半是一群胡同串子作奸犯科的故事。比如其成名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就曾因大胆涉及青少年犯罪这一敏感问题,而引起广泛的关注。王朔本人则因这一类小说,受了一点儿惊吓。于是,他开始转向嬉皮笑脸的调侃,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顽主》为代表。《顽主》最集中地体现了王朔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调侃。王朔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常常以大众代言人的....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

1 小和尚负责每日清扫寺院外的落叶,可是天天扫天天掉,小和尚问师兄。师兄出了个主意你每天扫之前摇摇树,不就不用天天扫了。小和尚觉得有道理,可是第二天依然一地落叶。小和尚一脸茫然,主持听说了。叫过来小和尚明天的落叶好比明天需要做的事,只有明天才会发生,今天怎能代劳呢。小和尚释然 2 小和尚刚来到寺院,很多人欺负他,后来他看胖和尚很厉害,就和胖师父特别好,结果是没人欺负他了,但每个人瞧不起他,有时胖....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身为苦本开创智慧生命脱离轮回根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切杂念,用功精进,观照自己的本性自心。出家人正在全神贯注,努力参究本来面目的时候,耳畔突然传来一阵吱吱喳喳的嘈杂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四只动物对于世间的痛苦现象,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只听到鸽子说: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像我们鸟类每天为了觅食,要展翅飞翔数里之遥,甚至要越过海洋,飞越山峦,才能找到果腹的食物。有时找不到食物,就要忍受饥饿的痛....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此时勺复茗松窗残雪明

茶鼎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 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潺声。 草屋暮云阴,松窗残雪明。 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浅析佛教的世间忠孝观(6)

佛光山大智殿设有宗仰上人纪念堂,是为了纪念栖霞法脉的一代高僧宗仰上人。宗仰上人在民国缔造之前,曾经加入国父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捐助很多的资金,帮助国父完成革命,当初他与孙中山先生往来的书信都被妥善的保存至今。   除了历代高僧大德对国家竭尽忠诚之外,已经成就佛道的释迦牟尼佛本身,忧国忧民的悲怀更甚于一般人。佛在世时,琉璃王举兵侵略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国,佛陀的堂兄弟摩诃男为了拯救无辜的百姓,....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浅析佛教的世间忠孝观(5)

医疗救济:佛教做了许多施药医疗、慈善救济的事业,譬如施棺、施粥、养老、育幼等善行,佛教徒都能够施舍捐助,并且成绩斐然。在佛光山,我们设有佛光施诊医疗队,每星期有五天到偏远的地方巡回义诊,为贫病的人义务施诊,我们的信念是把医疗送到偏远的地方,让有钱的人出钱给贫困者治病。自从施诊以来,现在每天至少有三百多人接受我们的医疗。传闻北港妈祖庙要兴建一所大医院,我们相信今后对于北港地区的病患一定能够提供最大的....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浅析佛教的世间忠孝观(4)

不过劳而保其健康:公务人员要尽心尽责做好工作,但是也不可以过度操劳,伤及健康。佛陀指示我们要精进勤奋以对治懈怠掉举,但是适时适当的休息,也是精进。有了充沛的休息,才有充足的体力再在工作上冲刺。现在政府也提倡强迫高级官员休假,为国家保持健康的身体,发挥更大的智慧与力量。譬如有些贤明能干的政府官员积劳成疾,不但个人为病痛所苦,国家也失去栋梁,令人多么惋惜。因此做太太的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先生,先生也要好好....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浅析佛教的世间忠孝观(3)

有人也许会认为佛教出家遁世,逃避世间,对于忠孝之道无法克尽本份。其实佛教和儒家一样,非常重视人伦关系、道德纲常,尤其注重忠孝的实践。在许多经典中,佛陀曾经针对忠孝的问题,谆谆告诫弟子如何去奉行。譬如在《 杂宝藏经》中,佛陀曾提出十种譬喻来说明人民应该如何去尽忠仁王国君,并且进一步告诉执政的人主,应该如何去爱护他的子民,为他们尽忠。佛陀认为理想的忠孝之道,应该是君仁臣敬,彼此互爱的融和关系,而不是上....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