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英勇善战的虎将王必成

王必成,1912年2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少年时期投身革命。1928年参加当地赤卫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红军,第二年入党,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历次反围攻和举世闻名的长征,三次过草地。由于他英勇善战,很快由班长、连长、营长升至团长、团政委,在长征结束时即由普通一兵成长为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副师长。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久经战火考验的王必...

唐天际与小房东

1939年那年我8岁了,一二九师新一旅政委唐天际带领部队驻进山西黎城宋家庄村,随军医院设在牛路开家里,女兵住在王肉责家里。唐政委有病,就住在我家东楼底。他有一个护兵叫王子昌,一个伙夫不知道其叫什么名字,光听唐政委大头大头地叫他,我也叫他大头叔。每叫他一声大头叔,他就乐呵呵地高声答:哎!   唐政委一人住一屋,屋里有我家的一张方桌,桌上有一部电话机,电话机不断地响,他就不断地接电话。我对打电话很...

开国儒将——唐天际

唐天际,原名唐时雍, 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一九二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副连长。 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党代表,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五十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二纵队司令员,红五军团第四十师政治委员,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援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

送别“爱情天梯”主人翁--刘国江

(2007年12月18日)上午,江津区中山古镇笼罩在霏霏细雨中。半坡头山上,刘国江为徐朝清打凿了半个世纪的爱情天梯,在缓缓流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一列送葬的队伍,从刘国江三儿子刘明生的家,一直蜿蜒到一公里外的桫椤嘴。杉树林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土坑,就是刘国江长眠的地方。 凌晨4时许,徐朝清就躺不住了。4个小时、3个半小时那个她爱了半个世纪的小伙子即将被送出家门,徐朝清心里不停地倒计时,计算着最后...

黑川纪章活动履历

黑川纪章从四十年前开始提倡共生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即将到来的生命时代的基本理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秩序。共生的思想这一观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及其它多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获得日本文艺大奖的『共生的思想』(德间书店),初版于1987年,1992年该书获美国AIA最优秀建筑书奖,在英国还被选为RIBA十册优秀图书之一。1996年大幅修订后,...

黑川纪章创作思想

黑川纪章(1934年2007年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 1934年,黑川纪章出生于日本的爱知县。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后又到东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少年得志,26岁就崭露头角,28岁时开设了黑川纪章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如今已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

追思

芳 草 唏 蘼 含 露 醉 一 声 悲 叹 千 滴 泪 星 月相 照 雁 飞 去 古 今 谁 人 换 魂 归

姜鹤,天堂里一路走好!

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 仿佛也为着你的离去而悲泣! 你离开了我们,无声无息, 仿佛怕给别人添一丝丝的烦恼, 就这样悄悄地走了! 照片上, 你依旧笑得灿烂, 你知不知道, 我们为你心有多痛? 手机里仍然有你的号码, 好想骗自己, 只要一拨通就会听到你爽朗的笑声! 你的6岁的儿子需要你的呵护, 你的妻子需要你的肩膀, 你的老母需要你的侍奉, 你的学生需要你的教导 ...

最伟大的“谢幕”——追记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老师冯荣传3

三、留憾我退休后就专心辅导我自己的两个孙子上学。 冯荣传不止一次地设想过他的退休生活。邻居冯先和说,冯老师的奉献精神,许多人一生也学不完。尽管都不愿意回忆那让人悲伤的一幕,但冯荣传倒在讲台前的那一瞬间,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了挥不掉的记忆。2007年11月15日上午11时10分,还有5分钟就要放学了,正在四年级上语文课的冯荣传还在黑板上写字,20多个孩子在认真看着。突然冯老师向侧面的...

最伟大的“谢幕”——追记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老师冯荣传2

学校的事永远比家里的事重要。冯荣传的儿子冯宗跃这样说起父亲,以前是带着埋怨,现在是带着崇敬。那年秋天,冯荣传和儿子一起在打谷场上忙着,忽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冯荣传立即扔掉手里的工具,边说要到学校去看看边转身就跑。他惦记着教室的门窗是不是关好了。等他从学校回来,看到散落一地的稻子和沮丧的儿子,他说:家里损失点粮食事小,学校门窗玻璃要是损坏了,几百个孩子就要遭殃了啊! 冯荣传的家离学校很近,...

最伟大的“谢幕”——追记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老师冯荣传1

2008年的清明节,出人意料的没有雨纷纷,一片片黄澄澄的油菜花和一树树灿烂的桃花还有一群群扫墓的人,打破了山村田野平时的寂寞。在所有的祭奠活动中,长丰县造甲乡冯巷小学附近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墓前,祭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三三两两的小学生来了,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来了,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来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乡亲来了。这些不约而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共同向一位平凡的农村小学老师冯荣传表达深深...

真的好想你

真的好想你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十三回 备豫(七)回寨

那群鸽子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又飞了回来,收翅落满一地,其中一只胆大的小鸽子,还顽皮地落到冼云龙肩上。冼云龙抱住小鸽子。用手亲昵地为它梳理起翎毛。就在此时,一位俚兵报告说冼英回寨了。 冼云龙大喜,拉起弯着腰的祖立之,笑道:你这没良心的宝贝徒弟终于回来了,咱们迎迎去。 吆,师父.你养这麽多鸽子干吗? 冼云龙话音未落,就听一声清脆的惊叹传来。冼云龙抢先一步迎过自己的爱女,上下打量起来。却...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第十三回 备豫(六)游戏

俗语云:月过中秋天气凉,菊花开后是重阳。中原地区艳阳高照,秋高气爽,正是爬山登高的好季节。而岭南的气候却与之大相径庭,时已九月,云蒙山依然沉浸在一片蒸腾的暑气中,冼铤的管家陆九章,满头大汗地拖着肥胖的身子从高凉城中潜了回来,钻到屋里和冼铤鬼鬼祟祟地一嘀咕就是大半天。 祖立之所住的小院在寨后一个僻静的角落,院中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满树的桂花开得热热闹闹,浓俨的花香弥漫在风中,沁人肺腑。桂花树...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十三回 备豫(五)故事

当年,我高祖冼劲被征召为广州刺史府中兵参军,流贼卢循率众攻打广州,他便领五百扬威兵出城应战,兵败被执,卢循劝他投降,他大骂卢循,宁死不屈,被卢循拉出去杀害。后来刘裕受晋禅位,建立宋(南朝),追封我高祖冼劲为曲江县侯,让我冼家后人袭爵,继续镇守高凉。 冼铤听了又急起来,鼓噪道:那还等什麽,还不及早发兵,连他们一并收拾了,新仇旧帐一齐算! 冼英劝住冼铤,认为如果冼家寨发兵海南,就会促使海南...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十三回 备豫(四)卢留

此人是孙恩的妹夫,叫做卢循,出自范阳(今河北涿州)大族,但因渡江较晚,未受朝廷重用。桓玄攻进建康执掌东晋朝权后,为安抚浙东,以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受令,暗自扩展势力。元兴元年五月至元兴三年,卢循两次率军进攻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嘉(今浙江温州),均被东晋建武将军刘裕击败,不得不由海道南撤。元兴三年(404)十月,卢循攻克番禺(今广州市)、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自称平南将军,摄广州政事。 ...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十三回 备豫(三)海盗之祖

祭鼓典礼结束以后,冼家寨陆续送走了各路客人,终于安静下来。 冼云龙一脸凝重,将冼铤、冼英、祖立之和冯宝请到自己屋里,让海南俚人代表与众人相见。冼铤这才恍然大悟,为何祭鼓典礼时没有见到这些人,原来他们被冼云龙藏在这里,始终没与其他人碰面。 冼云龙请海南俚人代表们一一落座,让他们把此行的遭遇复述了一遍,然后征询众人的意见,如何对付那些横行海上的的土匪? 冼铤脸上尚有忿忿不平之意,借机...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十三回 备豫(二)继位

事出突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冼云龙一手操办,连冼英都没让插手,而且根本没往外透露半点口风;不要说其他部落的首领感到迷惑,就是冼英和冼家寨本族的长老也非常意外。 只有冼铤摩拳擦掌,自以为明白:老爹动真格的了,一定是出兵海南,要与海匪们大干一场! 冼云龙面向众人,举手抱揖,朗声说道:昨日是小女冼英大婚之日,承蒙各位贵客远道而来前来祝贺,我非常感谢。 四下里响起一片逊谢声,贵客们也纷纷...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第十三回 备豫(一)祭鼓

就见冼家寨中的巫师身穿彩服,面涂彩泥,头插雉鸡羽毛,手捧一只滴着血的雄鸡,郑重地走在前面,他一边喃喃施咒,一边将鸡血沿路滴向四方,是为辟邪。在他背后,则是八个俚族壮士抬着一头已被杀死的水牛,放在祭案前面;其次是两名俚族彪形大汉将一个盖着红布的大竹盘抬了上来,置于四足铜鼎后面的最佳位置上。 一名大汉拿来一把大刀,双手献与冼云龙。冼云龙拿刀在手,两刀下去,便割下那两个粗大的水牛角,将它恭敬地献到...

《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第十二回 大婚(五)雷王

海南的俚人,祖籍本在高凉。其部落首领号为雷王,世居高凉良德雷洞,掌管包括高凉在内的一直远到雷州半岛一带的俚人。秦末赵佗占据岭南,自立为南越武王,当时的老雷王心中不服,便率兵造反,赵佗在冼家寨冼老祖奶奶的帮助下,平定了高凉;他将从老雷王手里缴获的铜鼓颁于冼家,做为印符令冼家世代镇守高凉,管理高凉的俚人。老雷王则率领部分部众败逃到海南,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到了梁武帝时期,海南的第十三代雷王名叫雷宏,性格...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