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第44节:山雨欲来(17)

第44节:山雨欲来(17)   关于此事,英国外交部正在同驻伦敦的日本公使接触。   意思是要给李鸿章一个强烈印象:关于朝鲜问题,为清政府尽力周旋的不单是俄国。   李鸿章对英国领事说:   请贵国海军提督率十余艘铁甲舰去横滨,如何?请提督与驻日公使一同去日本外交部,面对面地交涉,指出日本以大军威胁朝鲜,妨碍远东的和平和贸易,与英国关系极大,希望立即撤兵大概日本会听从...

第43节:山雨欲来(16)

第43节:山雨欲来(16)   噢,看来你有急事?伊藤首相说道。   不是急事,外相怎会来首相私邸?陆奥微微点了点头,从衣袋里掏出俄国公使的照会。   照会摆在桌面上,两人默默无言。   伊藤首相拿起照会,如临大敌似的读下去。片刻,他的视线从照会上移向墙壁,表示读完了。   想请示一下首相的意见。陆奥这才开口说话。   伊藤沉默着。过了一会儿,他面向陆奥,...

第42节:山雨欲来(15)

第42节:山雨欲来(15)   从前我国与贵国之间对朝鲜问题缔结过互不侵犯条约。如今日本把军队开进朝鲜,实属可恶。中、日两国军队都驻扎在朝鲜,难免发生冲突。俄国也是朝鲜的近邻,到那时,远东的和平就无法保证,所以,应当设法避免。请贵国通过驻日公使劝告日本政府,与中国同时撤军。   好的。喀西尼同意道。   次日,李鸿章回拜喀西尼。李鸿章说道:   日本派出大量军队,不仅...

第41节:山雨欲来(14)

第41节:山雨欲来(14)   在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什么意思?   限制金嘉镇等人的活动!   朝鲜政府领导者当中,亲清派占多数,亲日派是少数。亲日派里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金嘉镇。   清政府接受朝鲜政府的要求派了兵,而日本因为清政府派了兵,于是也依据《天津条约》派了兵。撤兵的时候,日本也要按照这个顺序,真是一个奇妙的论点。让谁来评论,这也是不公平的。应该是:东学...

第40节:山雨欲来(13)

第40节:山雨欲来(13)   陆奥本意:这就是日本政府对清政府的第一次绝交书。   这篇绝交书中包含着过多的诡辩。为了使驻兵合法化,这时候只有玩弄诡辩和激昂慷慨了。   汪公使把正式复文送给陆奥外相那天,参谋本部接到神尾少佐从天津发来的急电:清政府往朝鲜增派军队五千人。   其实,这是谎报军情。   次日,22日,神尾少佐电告:李鸿章命令卫汝贵、吴育仁诸将,准...

第39节:山雨欲来(12)

第39节:山雨欲来(12)   第一条   一、政府六曹(行政机关)各尽其职,革除擅自专权之旧制,内府不得参与国政。   二、由重臣掌管外交。   三、政令去烦从简。   四、整理合并地方各邑。   五、淘汰冗员。   六、破格录用人才。   七、禁止捐官。   八、增加官吏俸禄。   九、禁止官吏受贿。   十、停止官吏私营...

第38节:山雨欲来(11)

第38节:山雨欲来(11)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是按照他的主观臆断来发展的。   6月14日的阁僚会议上,李鸿章寄以希望的伊藤博文提议:朝鲜内乱应由日、清两国军队共同合作,迅速剿平。乱民平定后,应由日、清两国向朝鲜派出委员,进行内政改革。   他高唱镇压内乱,却只字未提撤兵之事。   汪凤藻算不上一个很有能力的外交官,但他却能感觉并把握伊藤首相的言外之意。  ...

第37节:山雨欲来(10)

第37节:山雨欲来(10)   驻英公使青木周藏来电:英国外相言外之意暗示,日本如以阻止俄国南下为目的,则承认日本此举。   这言外二字,是奇妙的表现手法。外交官在正式发言以外,有时也依据社交礼节,适当地做些闲谈,不过是些花样罢了。事后才弄明白,青木公使的这个报告是一厢情愿的观测。   日本政府最担心的是俄国的态度。俄国驻日公使希德洛夫曾以相当严厉的口吻,质问日本出兵的理由...

第36节:山雨欲来(9)

第36节:山雨欲来(9)   对此,袁世凯答道:   此刻最需要我们两国同心合力,你说的话我原则上赞同,但需要请示本国政府。   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软弱了呢?一定有隐情!一向对中日问题抱悲观论点的袁世凯,对大鸟的态度产生了怀疑。这时,袁世凯已经接到李鸿章关于根本方针的指示,即:平定朝鲜之民变,远不如防备日本重要。日本若撤军,我清军亦撤退。   6月13日,举行第二次会谈...

第35节:山雨欲来(8)

第35节:山雨欲来(8)   然而,各国外交官们只是代表本国利益,向大鸟发了一通抗议性质问而已。至于日军进驻汉城这一现实问题应如何解决,都采取看看动静再说的态度。他们害怕这时过于积极活动,会使日后行动的幅度变窄,何况外交团的内部意见也无法统一。   例如:一直企图南下的俄国认为,日、中两国都是它的障碍,最好是互相开战,最后两败俱伤。这就是他们的国家利益。为造成这种局面,俄国必须谨...

第34节:山雨欲来(7)

第34节:山雨欲来(7)   希望未到达的清军,在中途返回去。   朝鲜政府认为,因为清军来朝鲜,所以日本也派来军队,倘能让清军撤回,日本也一定会撤兵。   少开玩笑!袁世凯大喝一声。   出兵是根据朝鲜的请求,并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事。整顿装备,备齐辎重,做了所有的准备,又搭乘军舰、轮船,随便在半路上停下来,怎么可能呢。   可是,日军也来了,如果两军驻在同一地...

第33节:山雨欲来(6)

第33节:山雨欲来(6)   陆奥外相的方针是:在外交上常表现为被动状态,一旦有事,军事和各方面都要先发制人。   如前所述,往朝鲜的中心港仁川输送军队,日本自宇品港出发大约需要四昼夜,而中国从山海关或大沽启程只需两昼夜。假若接到清政府的出兵通知后才出兵,就会被落下。于是,日本方面想出一个计策:借大鸟公使返回任所之机,多带些步兵。   不过,伊藤首相反对这么做。他认为:这不...

第32节:山雨欲来(5)

第32节:山雨欲来(5)   但陆奥不这么想。陆奥认为,应该由日本独占朝鲜。   大鸟这个人也确有古代遗风。   陆奥坐到椅子上,用拳头捶打膝盖。他今年五十岁,大鸟圭介比他年长十一岁,去年满六十。虽说是训示,但陆奥对大鸟无论如何在用语上也得尊重些。大鸟走出房间时,目光炯炯,面带笑容,这是什么意思呢?   陆奥停住手,陷入沉思。大鸟的微笑是嘲笑吗?他也许在心里骂着小崽子...

第31节:山雨欲来(4)

第31节:山雨欲来(4)   这就是设置大本营。   6月5日,在参谋本部内设置了大本营。关于往朝鲜派遣混成旅团的事,也获得天皇批准。   动员及各种计划,均属统帅事项,由大本营直接决定,虽内阁总理大臣也无权过问。这样,伊藤首相在战争进行上就成了局外人。   按理说,应当依据战时大本营条例,在宣战之后才能设置大本营。明治二十七年6月5日那一天,日本还没有宣战,所以,这...

第30节:山雨欲来(3)

第30节:山雨欲来(3)   伊藤博文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是地道的明治时期的政客,是国权扩大论者。只是在扩大的具体方法上,他认为不可过于强硬。出兵,伊藤首相是赞成的,但大量派兵,他也许不会应允。   这时,在朝鲜,日、中两国的现有势力,仍然是挥舞宗主权的清廷要强些,因此,陆奥也认为是失掉平衡的日、中两国在朝鲜的权力之争。   在阁僚会议上,他表示要维持对朝鲜的日、中两国的权...

第29节:山雨欲来(2)

第29节:山雨欲来(2)   真希望他们快点儿完蛋!   刚才我不是说那个日子不远了吗?哈哈哈   袁世凯竟把相当重要的机密泄露给别国公使馆的书记官。   郑永邦回到公使馆,立刻把这消息报告给杉村代理公使。   干得漂亮!杉村满意地点头称赞,用不用我明天亲自去一趟,再确认一下?   郑永邦在袁世凯的头脑里打上一个印象:中国出兵朝鲜,日本政府决不反对。那天,...

第28节:山雨欲来(1)

第28节:山雨欲来(1)   山雨欲来   李鸿章一再指示袁世凯,要注意日本的动向。   袁世凯从大鸟公使那里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对中国极其友善。这是他把同大鸟圭介个人的关系与同日本政府的关系混同了。   袁世凯将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他的意见电告本国。日期是6月1日。   这一天,日本公使馆书记官郑永邦会晤袁世凯。   郑永邦,这是个中国名字,但他是纯粹的日本人...

第27节:北洋人(6)

第27节:北洋人(6)   照目前情况,去伦敦和巴黎,不理睬当地中国公使,必然要落个朴定阳的下场。此行的本意是搞一次独立自主的示威,如果会同清政府公使去递交国书,就反倒成了宣扬朝鲜是清的属国,岂不是没完成任务?   赵臣熙没有朴定阳那种勇气。他左思右想,终于以患病为由,从香港折了回来。   朝鲜政府又任命朴齐纯为五国使,接替赵臣熙。五国使就是兼任英、德、法、俄、意五国的公使...

第26节:北洋人(5)

第26节:北洋人(5)   关于朴定阳的问题,殿下听说了吗?见面时,袁世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听说过。朝鲜国王李熙答道,朴定阳没有按规矩办事,这很不好。我也觉得非常遗憾。不过,非惩处不可吗?   那三项附带条件是殿下批准的,非常明确,可朴定阳到达华盛顿后根本没打算执行。我为此多次交涉、敦促,迄今已过两年,仍不见解决。殿下也曾说过:待朴定阳归国后,一定给予处分。可是,朴...

第25节:北洋人(4)

第25节:北洋人(4)   袁世凯瞪大了眼睛,他想说:如果有,就可能是对中国的阴谋。   谁知道有什么事,一直没接到报告。如有大事,会报告的,看来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重大事情也有不便报告的,报告了也有对我隐瞒的。   不,绝无此事。反正朴定阳是使用大清帝国的年号与美国政府往来函件,这事有过报告。   大清的年号?袁世凯苦笑了。   原封不动地使用某...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