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摄国政

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时萧绰30岁,圣宗12岁,父萧思温于保宁二年(970年)被害,无嗣,使得萧绰无外戚可以依靠。而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自重,控制朝廷,对萧绰及圣宗构成了莫大的威胁。她哭着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怎么办啊?,耶律斜轸、韩德让回答:只要信任我们,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于是让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并把南面军事委派给耶律休哥。后又让...

与宋和战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萧绰命耶律休哥守幽州,耶律斜轸抵御中路及西路宋军,她自己亲率辽圣宗驻扎驼罗口居中策应。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攻陷岐沟关、固安、涿州等地,寰州、朔州、应州等地降宋。而萧绰与辽圣宗支援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东...

整顿吏治

为了彻底改变穆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景宗对吏治进行了改革。他向汉官室昉询问治国之道,研究古今各朝代的经验教训,然后运用到改革实践中去。在实施过程中,景宗赏罚分明,大胆地用人,即任人不疑。这使得百官克尽职守,丝毫不敢懈怠。穆宗时期的许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这样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而上升,这是和北宋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 景宗的纳谏历史也有记载,在景宗在位晚期,郭...

重用汉族官员

汉族官员被辽大量重用主要开始于景宗时期,景宗即位后,先将拥立他即帝位的汉族官员高勋封为南枢密院使,又加封为秦王。原来汉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这说明辽已经把汉官纳入了政权的中枢机构,因为南京留守一职原来一直由契丹宗族担任,属于要职。韩匡嗣的就任说明汉官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对汉官的重用,极大地促进了政权机构的进步和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契丹的封建...

辽穆宗不稳的帝位

辽穆宗虽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宝座并不稳定,和他的父亲一样面临着众多兄弟的争夺。在皇位继承方面,虽然在西周时期就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秦朝的秦二世,后来唐朝的唐太宗,还有清朝的在位皇帝自选接班人的制度,都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制度,是自然争夺选择和自主的选择,以免残杀。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辽穆宗和一般的皇帝一样,对异己力量进行了排斥。原来和辽世宗关系近的大臣,或者罢官,或...

辽太宗争霸中原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开始继续父亲阿保机的事业,向南用兵,争霸中原。契丹从阿保机开始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但中原的势力一直抵制契丹的入侵,所以,契丹用兵时总是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进攻。在后唐统治时期,尤其是后唐明宗时期,中原比较稳定,再加上后唐的军队号称鸦军,都穿黑衣,战斗力也很强,而契丹是以民为兵的,没有专门的野战军,所以在和中原兵作战...

契丹皇太子

早年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图欲出生,当时阿保机虽未成为契丹部落联盟的首领,但他领导的耶律氏部落是契丹诸部中最强大的一支,所以他也是契丹的显赫人物之一。 契丹老可汗死后,阿保机于第二年春正月十三庚寅日(907年2月27日)继承契丹可汗之位。由于阿保机仰慕汉族文化,遂取汉名为亿,故也称耶律亿,长子图欲也取汉名为倍,史称耶律倍;阿保机尤其仰慕汉高祖刘邦,遂令皇族耶律...

称帝

唐天祐三年(906)十二月,痕德堇可汗卒,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按照传统制度,可汗之位要三年改选一次。阿保机的目标是像中原的皇帝一样建立终身制和世袭制,所以在他任可汗满三年时不肯交出大权,凭借他的实力和威望继续坐在可汗的宝座上,向皇帝的目标努力。次年(907),阿保机废传统选汗制,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即皇帝位,上尊号天皇帝。 这就引起了本家族其他贵族的不满,因为按照习惯,可汗实行的是家族世...

辽太祖早年经历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迭剌部霞濑益石烈(契丹语,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契丹名阿保机,字啜里只。出身迭剌部的显贵家族。这个家族拥有世选本部夷离堇的特权。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高祖耶律耨里思、曾祖耶律萨剌德、祖耶律匀德实、父耶律撒剌的世为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夷里堇(官名军事首领),执掌军事。 在他出生时,契丹的贵族阶层正在为争夺联盟首领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

有关赵昺的传说

在深圳赤湾(现属南山区)有宋少帝陵,据说是少帝遗骸漂至赤湾附近,被僧人发现,从其服装上看出是宋少帝,于是葬于此。1984年蛇口工业区和香港赵氏宗亲会出资修葺扩建了宋少帝陵,现为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港也有一个纪念两位宋末皇帝逃难的地方,叫宋王台公园。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

赵昰在位战事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二月,文天祥领兵进屯丽江浦,在海丰士族首领范良臣、庄应祥、郑复等人的帮助下,克复碣石、甲子等沿海重地。之后休整练兵,上表崖山新帝自劾兵败罪状,请求入侍崖山行朝,合力抗元。不允,行朝拒绝了文天祥西行之路,而是诏加他少保衔,封信国公。此时,湘粤抗元义军风起云涌,颇有声势,元廷授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帅,下闽粤平湖广,并命西路主将阿里海涯向广东进军,形成合围夹攻之势。四月,...

高僧恭帝

宋恭帝名叫赵显,是宋度宗之次子,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元朝的强大军事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南宋的社稷存亡。而朝廷里却是一个昏庸的宰相当道,他就是皇帝国舅爷贾似道。他为着自己的乌纱帽,秘密封锁元军的进攻消息,以至于襄阳城被围困六年,朝廷却不知晓。直到1273年襄阳城破,南宋已经门户大开,1274年二十万元军长驱直入,横扫江南。而正在此时,宋度宗去世,四岁的赵显即位...

赵禥即位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尊理宗皇后谢氏为太后。群臣对赵禥的能力心中有数,故此时赵禥虽已25岁,但仍有人上表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终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罢。 度宗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将力求有所作为。他任命马廷鸾、留梦炎为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以求能随时听这些大臣讲求治国之道。又下诏要求各级臣僚直言奏事,特别要求先朝旧臣赵葵...

张印泉的摄影历程

河北省丰润县毛家坨人。毕业于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经济系。自幼爱好美术,习中国画,熟知中国绘画画理,17岁已能独立起稿,1919年19岁时开始学习、迷恋摄影。张印泉一生在摄影园地勤奋地耕耘了50多年。他擅长风光,人物摄影,精通摄影科学,为我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摄影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7),是他开始学习摄影和探索摄影技术技巧的时期。这时,他一面读书...

周鲠生往事略集

 周鲠生幼年十分不幸。他4岁丧母,跟随在县衙门做录事(管文笔一类差事)的父亲生活。10岁丧父,幸得父亲朋友相助,照顾他的生活并让他在家中私塾念书。周鲠生少时读书聪颖,才智过人。13岁就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过秀才。在清末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时,他靠公费到学堂念书。   1906年,他17岁时,公费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攻读。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

宋光宗父子的较量

东宫历来都是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太子言行稍有疏忽,不仅储君之位不保,而且还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赵惇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入主东宫后,勤奋好学,一举一动严守礼法,对孝宗克尽孝道。孝宗情绪好时,太子也喜动于色,反之则愀(qiǎo)然忧见于色。孝宗常以诗作赐与太子,不断提醒他继承自己恢复故国之宏图壮志,太子在和诗中也竭尽所能地称颂父皇的功绩,努力表现自己的中兴大志。这种父唱子和无疑使孝宗更感欣慰,太子似...

四川抗战新局面的开拓者张曙时

张曙时(1884-1971),江苏睢宁人。曾就读于睢宁高等学堂。1906年秋东渡日本留学,次年春回国。先后在南京两江师范学校、法政学堂攻读法律。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筹备处秘书。1914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联军,任总司令部秘书,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参加改组国民党。后到上海,任国民党江苏省...

三角级数论研究贡献卓越

本世纪20到40年代,陈建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三角级数论方面。早在20年代,由于在三角级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他已誉满东瀛。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傅里叶分析,起源于对热传导问题的研究。到了本世纪20年代,傅里叶分析的主要部分三角级数论的研究进入了全盛时期。从那时开始,陈建功就抓住这一当代分析数学发展的主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在三角级数的收敛,绝对收敛,求和,绝对求和等问题上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值得...

抗金义军印信

岳家军的接连胜利当然不利于高宗和秦桧与金朝重开和议,他们连下12道金字牌,催促岳飞立即班师。此时,数万岳家军由于收复失地很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军队也已接到撤军的命令,张俊、韩世忠、刘锜等部陆续班师,岳飞要想在没有后方支援、缺乏友军配合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收复故土,实是难上加难。在形势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飞违心地拒绝了两河百姓要他继续北伐的恳求,奉诏班师。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

翁文灏:一个科学家的错位

谈到现代中国的科学家,大概要数地质学界诸位最令人刮目相看。从丁文江到翁文灏、李四光,不仅专业上响当当,而且个个行政能力极强,都是治国平天下之才。尤其是翁文灏,官至宰相一级,按照过去的说法,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达到了传统士大夫仕途的极致。   不过,翁文灏的弃学从政,并非其本愿,纯属阴差阳错,命运的不经意安排而已。地质界的三杰,李四光暂且不论,丁文江与翁文灏有颇多相近之处,两人年龄仅相差...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