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功勋将领张志毅

翻开20世纪上半叶的台安历史,就会发现不少有志青年是经过张学良将军的栽培开始戎马生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杰出军事指挥员、少将张志毅便是其中的一位。 抗日战争时期,张志毅同志历任延安抗大代区队长、晋察冀军区教育科参谋、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等职。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他担任炮兵组长,参加了井陉煤矿攻坚战。在担任晋察冀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时,曾率领部队参加了上社、界安、灵山、党...

钟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 月1 4 日电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省级干部钟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 月3 1 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 8 岁。  江泽民、吴邦国、吴官正、黄菊、曾庆红、宋平、薄一波、宋任穷、赵朴初、陈锦华、经叔平和江华、张劲夫、张爱萍、段君毅、姬鹏飞、叶飞、谷牧、倪志福等同志以不同方式,对钟民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钟民是江西广昌县人。...

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为一名学者,吴绍骙对各种学术见解始终采取兼容并蓄,择善而从的科学态度。1949年春天,他阅读了李森科所著杜布赞斯基译成英文的《遗传及其变异》一书后,便与王鸣岐合作将之翻译出版。他在译者序中阐明重译此书是鉴于:新旧两学派之争,在苏联正如火如茶,且将蔓延而及于全世界。在我国国内,仅仰赖于报章杂志片段之介绍,未足以窥其梗概,不无遗憾。对两学派之争执,译者认为:我辈应保持科学态度,择善以从,初不必立门...

他!用喉咙唱出了心中的感受!用双手弹出了具有震撼力的音符!

他!用喉咙唱出了心中的感受!用双手弹出了具有震撼力的音符!   他!和我们是心与心的交流!   他!为追求理想的人做出了榜样!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他!给成长路上的年青人以启迪,指引着方向!   他!高声呼唤着世界的和平与爱!

培育后人,发展藻类学学科

饶钦止不仅用自己毕生丰硕的科研成果跻身于世界知名藻类学家的行列,而且为了使藻类学后继有人,他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专门人才。几十年来,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外,他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水产学院担任过专职或兼职教授,并在水生生物研究所指导国内外的进修人员和研究生。现在国内许多藻类工作者都出自他的门下,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值得特别指出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1953年,为了发...

肖元礼同志逝世

新华社广州4 月9 日电广州军区原副政治委员肖元礼同志,因病于3 月2 1 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 9 岁。 肖元礼同志是江西省万安县人,1 9 2 7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 9 3 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连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

高克亭同志从事革命事业七十余年,七十年如一日,始终坚信共产主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捍卫党的事业、对党无限忠诚。他青年时期就接受马列主义,执着的追求真理,在大革命失败,我党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从事学生运动,反对军阀和土豪劣绅。他变卖家产,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救助被难同志。被捕入狱后,他坚贞不屈,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保护了党组织免遭破坏,并在狱中学习、宣传马...

金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原中顾委委员、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金明同志因病于3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金明同志逝世后,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宋平、宋任穷、阿沛阿旺晋美、陈锦华和张劲夫、张爱萍、段君毅、姬鹏飞、习仲勋、叶飞、王芳、谷牧、汪锋、郑天翔、王鹤寿、张震、王丙乾、洪学智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   金明同志是山东益都人,1932年夏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先...

黄独峰的艺术人生

擅长中国画,兼善书法;画风综合南北二宗及古代诸流派,自成一格。1947年作品14幅赠送泰国王室;1948年作品《百鹤图》刊载于当年《中国美术年鉴》;1953年10幅作品赠送印尼总统苏加诺;1964年作品《神仙鱼》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展;1976年完成《漓江百里图》长卷;《和平迎春》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1989年作品《富贵寿》作为国礼赠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1990年5幅作品赠送菲律宾政府;1991年3...

“李疯子”血战敌阵——李国厚的故事

李国厚(少将,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人)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尤其是在苏家埠战役中,他和红小鬼班的战友们活捉了敌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受到上级的嘉奖。 一天,李国厚带领一支队伍筹办粮食时,突然遭到地主武装的伏击,他甩掉上衣,挥舞着大刀,在白雪皑皑的雪地里率先冲入敌阵,并大声地呼喊着:共产党员们,牺牲也要向前倒!忽然,一地主打手手持长枪噗地扎入了他的右肩,鲜血直流。李国厚毫无惧...

开国少将周发田

周发田,一九二八年参加农民赤卫军,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边区政府丹江、仓溪、广元县保卫局长、军事指挥长。一九三五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民运科科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东进纵队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新七旅第十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弟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旅长,...

李克如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克如同志,因病于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克如是湖南郴州人,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郴县第二区区委青年委员、区委书记等职。1928年初,任红七师一团党代表。同年4月,转移到井冈山后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营党代表、三十一团连党代表。1928年底任红五军军委委员、一纵队二大队党代表。1932年任上海中央局直属军委敌军工作...

杨俊生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原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杨俊生同志,因病于2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    杨俊生同志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文书、班长、指导员、教导员、组织股股长、团政治委员、团政委兼团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旅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

黄乙俊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北京卫戍区原副政治委员黄乙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黄乙俊同志是山西原平人,1938年走上抗日救国革命道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曾任班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县大队副政委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勋。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副教导员,旅政治部总务科长、民运科长、教...

张行忠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电四川省茂县军分区原政治委员张行忠同志,因病于1998年2月3日在四川绵阳市逝世,享年85岁。 张行忠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科长、大队长、支队长、冀中第三随营学校校长、山西18兵团随营学校校长、西南公安师师长、川西军区茂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行忠同志在革命战争年...

忠诚的共产上义战士

崔月犁同志1920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深县普通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1937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月到中共中央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工作,同年3月被派往北平、天津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先后任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为争取傅作义将军起义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崔月犁同志立场坚定,不顾个人安危。把党的...

廖经天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 月2 6 日电 民政部副部级离休干部廖经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 9 9 8 年1 月2 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 4 岁。   廖经天(曾用名廖今天)同志是广东梅县人,1 9 2 6 年参加革命,1 9 3 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科长、延安日本问题研究室研究员、解放日报研究员,热河群众日报社采通科科长、副总编辑,北京市宣传部编审科科长、湖南新湖南报社...

胡如雷主要研究

胡如雷以主要精力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并专攻隋唐史;提倡史学工作者扩大眼界,留心相邻学科的研究课题和分析方法,以进行跨学科研究。他出版了三部专著:《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1979)、《唐末农民战争》(1979)、《李世民传》(1984)。还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物》、《社会科学战线》、《河北师范学院学报》、《河北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及《山东社会科学》等杂志,...

杰出贡献

镇巴至今唯一的少将,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进攻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上党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国防建设和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符先辉同志1961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他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一级红星勋章荣膺者。

抢建澜沧江和怒江两座悬索桥,保证滇缅公路畅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徐以枋奉命赶往云南昆明协助该省于一年内抢建修通滇缅公路,于除夕赶抵昆明。当时要赶建的是从下关到畹町长548公里的一段,关键是及时抢建通澜沧江和怒江上的两座悬索桥。徐以枋毅然接受省方委托,为这两座大桥的赶建担任技术指导。根据澜沧江功果附近沿岸路线、地形,不适宜马上建造正式桥,他从现实条件出发,先建临时桥,争取早日通车,以后再另选正式路线和桥址建造正式桥。临时功果桥采用跨度...
  共13445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