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宾夺主。一切善行,一切功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续。   ◎这个至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十念到底是怎么样的念?对于这个问题,引证鸠摩罗什大师的话,是最恰当的了。大师打个比方:譬如有人在旷野荒郊,没有人可以求救,碰见强盗了,他拿着枪、拿着刀,要来杀你。这人赶紧逃跑,拼命地跑,可....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是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   ◎我们凡夫应该怎么样?就应当老实念。这老实....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沉着安闲

沉着安闲 ◎沉着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于是很紧张,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着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无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到无生。要沉着,沉着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净念相继声不摄念

净念相继 声不摄念 ◎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连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忧,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有大福德始念佛

有大福德始念佛 ◎再要说的就是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五念:一是礼拜,二是赞叹,三是发愿,四是观察,五是回向。凡是修持这五念的,必定往生!四修的意思:一是恭敬修,我们要很恭敬净土法门,恭敬阿弥陀佛和一切圣众;第二是无余修,你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和经中的这些如来圣众的名号,不去掺加其它的,叫做无余修;第三是无间修,就是净念相继,没有间断;第四是长时修,就是以毕命为期,我这一生一直修....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一心为利乐有情故,求生净土

一心为利乐有情故,求生净土 ◎净业行人,一心为利乐有情故,求生净土,愿见佛闻法后,尽未来际,度一切众生,如是之心,即是发菩提心之初步。盖普度之心是悲,求生之心是智,若无大智慧决不能信净土法门也。往往有些人自求极乐,却无心普利,便不是菩提心。所以,我们说为什么要求往生?就是我们要最快、最彻底地来实现咱们度众生的愿望。我们愿意度众生,但是你怎么度?自己还在水里头,头出头没,我想要把水里的人都救出来....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佛在我心里头

佛在我心里头 ◎正信是什么呢?他说这个正信跟不是正信区别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来就没有分别,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来不是两样,但是现在自己还是凡夫,还不是佛,这是头一条。第二条,就是相信自己虽然不是佛,但是我们跟佛没有一点儿隔断的地方。一个杯子里头我们倒了水,倒了牛奶,这个杯子里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任何一个众生都和我同一本体

任何一个众生都和我同一本体 ◎有很多人他虽然是信,不能称为正信。为什么呢?举些例子:有些人说,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后到阴间就多一个元宝,这当然不是正信了;还有人就觉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一些,于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时候舒服一点儿,这是第二种;第三种,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现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四种就希望我死后也要得到安乐,我活着时候很安乐、很舒适,死后也求这样;第五为了超度亡灵....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心作心是

心作心是 ◎持名念佛是捷径中的捷径,因为此法最为方便、最为简便、最为直接、最为稳当、最为现成,人人都能念,什么时候都能念。所念的是什么?念的就是我们的本觉,就是阿弥陀佛。你只要把头一点,承认下来,在烦恼之中你的如来藏中的如来就与释迦牟尼佛所成就的那个如来,便完全没有区别了!释迦牟尼佛就好比是那边的一盏灯,我们就好比是这边的这盏灯,他的灯当然就照到了我的这盏灯,佛光普照,所以,我们这些众生是佛心....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镜净心明,本来是佛

镜净心明,本来是佛 ◎一切众生本性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著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