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南怀瑾居士讲佛门孝道:孝顺父母的佛陀

南怀瑾(图片来源:资料图) 释迦牟尼佛是绝对孝顺父母的。佛经上记载,佛要出家,父亲不准,要他讨了太太才可出家,他只好顺从。娶一个不行,要娶两个,他也照办。后来还要为他家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也同样没有违背父王的旨意。到最后,一切要求做到了,他父亲再也没有话说了,佛这才在夜里离宫出走,到各处参访明师,探求人生真谛。后来,佛的父亲过世,佛亲自回来举丧,一定要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放入棺木中入殓,然后和他的儿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净慧长老说禅: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

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乐。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我们本身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种种功德智慧,三身圆满具足,为什么显现不出来?因为被无明妄想的尘埃盖覆了。我们只要通过禅修的方法、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一种超然体验,就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一行禅师: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一行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我们将无法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交流,我们同其他人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肤浅和贫乏。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空虚、疲劳和无聊,感觉不到真正自我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试图跟其他人接触,我们的努力也会徒然。我们愈努力,我们愈失落。当这种情况发生了,我们....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衍慈法师:修行从小事认真做开始

衍慈法师(图片来源:衍慈法师博客)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以及办事的态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无论是世间法或佛法都要从基础做起,既能培福又能磨练意志,日积月累的功夫便能圆成,现举例子以说明。 日本有间公司聘请经理,当应征者来求职时,并没有职员接待,许多求职者都等得不耐烦,四周报纸乱糟糟的。后来来了一位青年,他把四周的报纸刊物,收拾整齐,耐心在等候,....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忏云老法师:一经通经经通一门深入可得解脱

忏云老法师(图片来原:资料图) 诵《阿弥陀经》的时候,诵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就感觉:要求生彼国极乐世界,一定要多种善根、多积福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平常要是有人故去了,我们说是往生了,其实都是没有真正往生的多呀,往生的当然有,得要真正的多修善根、多积福德才能往生彼国。善根福德中,有说是:念佛的功夫为善根。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体会体会,那都是念佛的功夫:这一句佛号念到一心不乱....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净因法师讲五戒:佛陀制不杀戒的根本精神慈悲护生

净因法师(图片来源:戒幢佛学教育网) 不少人以为守不杀生戒,是我们人类对动物或植物界的一种慈善举动,也有人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这虽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义。 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救济将被残杀或痛苦的众生,使之得到解脱。正如印顺导师说:从佛说《阿含经》、《法句经》,到大乘经都说明,这是以己度他情,因而自愿克制自己情欲的德行。以自己的心情推度一切众生的心情,经中称为自通之法,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证严法师:为什么不能将爱放大一点

证严法师(图片来源:慈济功德会) 曾经有一则新闻,嘉义有一位喜好钓鱼的父亲,有一天带四岁儿子一同去钓鱼。那位父亲只顾专注于钓竿的动静,忘了身边还有个小孩。这孩子很好动,一直在附近走动玩耍。可是一不小心,掉进施工中的涵管里了!那个小洞有二十六公尺深,小孩掉下去时,幸好有人发现,大家立刻想办法要下去救那孩子。 可是,那二十六公尺深的涵管,洞口很小,大人无法下去。底下又黑暗无比,小孩在里头嚎啕大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本性法师:你可知道你是谁

你是谁?谁是你? 你可认得来时途?你可找到归时路? 你可知道你身置何处?何处才是你的安身之所? 明天的天空,是晴朗还是云雨? 明天的太阳,是升起还是降落? 如果,这么多问题,你只知道太阳何时升起、何时降落,那么,你如何向你的前生、向你的今生、向你的未来交待呢? 你可以说,你没有过去。是的,那是因为,你忘记了过去,你没有勇气面对过去。任何事情皆有来去,何况一个人呢。没有过去,我们如何延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的殊胜境界

大安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是一个胜妙的道场。在这样殊胜的境界当中,容易修行佛道。何为境界殊胜呢?极乐世界的色、声、香、味、触五尘都非常的微妙,这五尘都能做佛事。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一花、一水、一微尘,都能觉照....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希阿荣博堪布: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常怀善意,这是修行的开始(图片来源:资料图)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其实这是我们一直试图去做的事,只不过因为方法不对,往往适得其反,现代生活中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例证,人们以为这样生活会更快乐,更有安全感、满足感,而实际上却只是增加了痛苦和伤害,在不安全、不满足的循环中越陷越深。佛法的修行,简言之,就是学习以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安乐。显而易见,这是在普通人的平凡....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