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人生的最后时刻生亦从容死亦自在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生至死的几十年光阴,多则一百多年。死,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在发生,似乎太平常了,但它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就如窗外盛开的香花,又有谁愿意看到片片落英、纷纷凋谢的情景。然而,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永恒的定律。无论人类科学文明多么进步,都要受这个规律所支配。 虽然自己才虚度二十几个春秋,却已深深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人生的事实,不过正因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乐,因此达赖喇嘛曾说:生命的目的是追寻快乐。他采取与释迦牟尼佛相对的角度来说,佛陀讲离苦,他则讲得乐,但呈现的都是人生的实相。 虽然说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但必须先厘清: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 其实人类从出生开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慧律法师:善护口业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慧律法师(图片来源:高雄文殊讲堂)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 常常听到别人说人很坏、很差劲!等的评论。如果,我们没有与当事人相处过,也并不了解他的做人,如此,听一听也就算了,千万不要再二度宣传,因为,人往往透过主观来评断人、事、物,难免与....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索达吉堪布:断除三种身不善业得身清净

索达吉堪布(图片来源:资料图) 三种身不善业,第一是杀生:比如我明明知道它是众生,心里也有想杀的念头,行为上也实施了杀害,最终也断除了它的生命,这就叫杀生。 而且,我叫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完全是一样的。《正法念处经》云: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二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 在所有罪恶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过: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在座的人都知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智文法师:搬柴运水皆是禅禅在生活中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落在山上的鼓山寺,一直秉承着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基本都以种菜和砍柴度日。时下都市里的寺院,香火旺盛,要什么有什么,吃菜,超级市场应有尽有;烧火,从烧煤到烧气生活越来越方便。寺院内整日的充满着商业气息夹杂着那旺盛的香火味,那都市里的僧人,实在是有福报啊,不知道搬柴运水是什么滋味了。 下午,跟寺里大众共同出坡搬柴,虽然天气炎热,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诸师劳作的非常精进....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宣化上人:佛法里头没有第二

在佛法里头没有第二,都是第一,不论哪一个法都是第一。 有一个人问我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哪一种法门是第一的,最高最妙的?你猜我怎么答?我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哪一个也不是第二。 为什么这么讲呢?八万四千个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每一个众生皆有他自己的毛病;那么,对治他的毛病,把他的毛病治好了,这就是第一。譬如一切的药品有治头痛的,有治喉痛的,有治眼睛痛的,又有....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对治烦恼的三个法宝知足惜福环保

如何才能对治欲望?佛陀告诉我们: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隆藏法师:建立信心给生命一个基点

我们世俗一般所讲的信,与佛法所讲的信往往有距离。世间一般所讲的信,就是佛法法相中所讲的胜解的意义。所以我们一般会说,我们信什么、或说什么都不信,或说我信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或说信上帝、信真主、信佛陀佛法,有种种的信。有正信、有邪信、有迷信,信好像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它的对象可以有很多个,可以有正确的信仰对象,也可能是迷信的信仰对象,因此有正信、迷信的种种区别。但是这种说法与佛法所讲的信是有距离的。 ....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宗性法师:观心无常用佛法透视生活

宗性法师(图片来源:佛教)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有几斤重,没有人能够知道。有人讲我的心比天高。佛法讲的这个心是广义的,有很多深刻的内涵。从观心无常这个层面来讲,起码有一部分的涵义是指我们的观念是变化、流动的,意识形态、思想、精神是活动变化的。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是变化的,你刚才来听讲的那个人,跟你现在这个人,已不是一个了,因为你体内细胞新旧更替、新陈代谢,早已面目全非。....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达照法师:安心从无我开始幸福由此而生

达照法师(图片来源:戒幛佛学教育网) 古人说:学问之道无它,但求放其心而已。意思是做学问的真正目的就是求其放心,把心放在什么地方,这是人生中及其关键的大事。然而,多少人满腹经纶,多少人学贯中西,多少人知识渊博,多少人见多识广,又有多少人安心自在呢?先哲孔孟告诉我们仁义礼智可以安心,先哲老庄告诉我们无为清虚可以安心,西洋哲学告诉我们博爱正义可以安心,科学家告诉我们客观探索可以安心,艺术家告诉我们灵....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