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梦参老和尚:学习的方法带着问题用心去学习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华严经人法界品》,你没办法进入。不但学得不欢喜,反而会生烦恼,学习也得有个方法。有的老师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好像这个老师很好,讲得很详细,其实这种办法不好。应该给学生一种启发他自己的思想。让他多动动脑筋的机会,而这种带有启发性的教授。并不是给学生讲得非常详细。 没住监狱之前我也不懂得学习方法。我是接着文字、教义、书本上来说的。但住监狱之后。常参加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印顺导师:佛陀的慈悲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广的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所以他虽然离开了人间二千多年,我们仍在热烈的纪念他;佛陀还是时刻活跃在我们的心里。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慈是给与众生的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悲虽则有浅深,但拔苦与乐的原则是一样。有人说佛教的慈悲,与孔子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仁爱或博爱,与佛教所说的慈悲,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佛的慈悲,不受阶级的限制:有人这样问:佛教都....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隆藏法师:何者为信净信从相信自己开始

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彼不信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成唯识论》 佛法中的信有三种意思,哪三种呢? 第一,信实有性。认为道和道果是真实有的,同时,道和道果涅槃中间的因果关系是真实有的。我们能够通过道的修习,最终趣向道....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法云法师:注意足下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云法师(图片来源:戒幢佛学教育网)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意足下。意思是要来人把脱下的鞋子放整齐,因为从这细微处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 听说某一间驰名海内外的跨国公司,张贴出招聘通告,应考之人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到会客室里等候。可是等了半天,不见有人前来过问,于是人们便三三两两,交头接耳,闲谈嬉笑。 不一会,又有一位年轻人推门而进,他态度从容,很有礼貌地绕....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一行禅师:独处是生活在正念中不是拒绝世界和社会

一行禅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独处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和社会。佛陀讲,独处意味着生活在当下,深入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将不会被卷进过去,或者被对未来的思虑所吞没。佛陀讲,如果我们不能安住在当下,即便我们生活在僻远的莽林中,我们仍算不上是真正的独处。他说,假如我们完全安住在当下,即便我们生活在拥挤的市区,我们仍然可以说是独处。 佛教禅修者明白,在团体中修行是何等的重要。这就....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惟贤长老:修行佛法的步骤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是走人天的道路;解脱乘呢,解脱身心烦恼,走那个出离世间的道路;菩萨乘呢,就要有大悲心、大愿心哪!要有出世而入世的精神,救苦救难。就这么三个阶段。 一、人天乘是基础 学佛第一步走什么?人天乘的道路,这是基础。其中又有以下内容: 1、皈依三宝 走人天乘的道路,首先就要皈依三宝,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皈依佛宝、法宝、僧宝的目的是什么呢?皈....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创造和谐人际关系的不二法门

慧律法师(图片来源:高雄文殊讲堂)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本性法师:谁愿意作阿修罗小事一桩何必生气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 此中,嗔,就是指动不动生气、愤怒。 生气乃至愤怒,是很有害身心健康与灵性修炼的,也无益于工作、学习与生活。 我们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谓火烧功德林,此火指的就是嗔火。 佛教以慈悲空忍等法门治嗔。慈悲心广大,便不会生气。认识到荣辱等的空性、人事的空性、宇宙的空性,便不会生气。这慈悲空的方法是自觉的。能忍便能耐,便自安,也不会生气。而....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寂相法师忆恩师:直指后学不足慧力有余定力不足

3月6日回德阳万佛寺看望上人。临走时,上人海山老和尚以慈悲而又诚恳地眼光看着我们一行三人说:你们三位都在从事佛教的教育工作,道理都很明白,但是,你们一年里应该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来闭关静修,加强自身静定的功夫,才是出家修行人最重要的本份工作。 顿了一会又说:慧力有余,定力不足。是你们当下最应该明白的一件事。 呀!上人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总结了当下年轻僧伽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多的慧解与应酬工作,占....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圣严法师:人生真相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追求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和成本,否则这种快乐就变成一种负债,苦就会接踵而至。就像一个人身上没有钱却想看电影,只有想办法偷偷溜进电影院,起先一、两次可能还不会发生问题,但是总有被抓到的一天,被抓之后,就有苦头吃了。 不愿意付....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