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摄影家卢海林:千山之巅万川之源(1)

卢海林 祖籍东莞,生于浙江定海,1984年在全国首家新闻单位公开招聘中,考入黃金时代杂志社,任编辑、记者。1994年在广州首次举办雪域二万里川藏梦个人摄影展,在1997年广州藏文化艺术周中,特邀举办西藏风光、风情个人摄影展;1999年未至2000年在广州举办梦回稻城跨世纪摄影展;2004年被四川雅江、甘孜、白玉县聘为旅游形象大使;2008年被聘为康定旅游形象大使;多次与《中国国家地理》、《西藏人....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快乐航行:生命之舟需要轻载

以前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以后的借鉴,但我们不可因此背上包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丢掉那些失败、哭泣、烦恼,轻轻松松上路,你会越走越快,越走越欢愉,路也越走越宽。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地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欲佛法兴悲心悯念菩巧摄受发心作佛事

佛门有句名言;若欲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想这是脱胎自隐恶扬善的成语而来:大虚大师说:佛法弘扬本在僧。僧伽是佛法的奉行者,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域。不但在家的三宝弟子,应该恭敬供养,就是出家人与出家人之间,也要互相尊重赞叹,佛陀时代,弟子们因思想的不一,而产生分裂,给佛教带来不少的困扰,佛陀对在家众开示:此僧也,彼僧也,如析金杖,分分皆金。假如出发于嫉妒心、嗔恨心、轻慢心而批评师友、同道,乃至互揭疮疤....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灵山蔬食馆热荐秋季佳肴——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灵山蔬食馆之秋季佳肴 秋: 春华秋实(冷菜) 原料:(花香)藕50克 、花生米50克、黄山芋50克、紫山芋50克、西兰花50克、灵山素火腿50克等 制作介绍:花香藕切片泡入糖醋汁水、花生米泡入盐水待用,黄山芋和紫山芋雕刻成橄榄形、西兰花改成小朵后调味,素火腿切片。最后拼摆成形。 菜式特点:灵山蔬食馆大厨用以秋季果实类原料为主制成的特色拼盆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宋·蔡襄:和杜相公谢寄茶

和杜相公谢寄茶 宋蔡襄 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茶。 才拆缄封思退傅,为留甘旨减藏家。 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 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寺里藏着漂移高手回应:弘扬佛法与时俱进

寺庙里,一名灰衣僧人扭动双腿,身子疾速向前。在他的脚下,赫然是一块飞速运转的滑板。12月10日傍晚,有网友将这组照片传到了乐山一论坛,并称灰衣僧人为绝世漂移高手。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感叹:没想到僧人的生活也如此多彩!对此,峨眉山大佛禅院有关人士回应说,僧人也要与时俱进,接触现代产物是大势所趋。 编者按: 网帖:寺庙里藏着漂移高手 10日傍晚6时22分,乐山某网站论坛出现了这篇名为....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古代求官最灵的寺庙: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中一株五百年树龄的紫兰花树日前开花,芬香飘逸。专家认定,这株古树还是京城稀有的树种。  潭柘寺,因处京城远郊约三十里之遥的门头沟区东南的潭柘山麓,且山路曲折漫长,故游客并非很多。但许多老北京都以一游潭柘寺为生平一愿。其中一因是未有北京城,先有潭柘寺,潭柘寺之龄,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零二年了。另一因则是此寺素有皇家寺院之说,自明代的明成祖皇帝曾亲临一游始,从此令寺名大闻天下。至清代,潭柘寺的恩....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亲近慈悲的观音菩萨道场

浙江普陀山西方净苑 在浙江普陀县杭州湾外的舟山群岛中,有个岛屿,原称梅岑,今名普陀;其东南紧邻一蕞尔小岛,孤悬海中,称洛伽,二者连称普陀洛伽,正取观音道场的梵文音译。时至今日,舟山普陀已经成为观音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不仅在中国,各国的朝圣者也络绎不绝。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一个在雨中找伞的信者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佛教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本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1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