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400-963-0096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杨汉先简介

 杨汉先 ,苗族,1913年10月出生,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195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8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毕业。1934年初历任贵州威宁石门坎光华小学校长,贵阳青岩方言讲习所苗族教师,贵阳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工作员,成都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工作研究员,四川省博物馆工作员,云南昭通县明威中学及女子师范学校历史、英语教师、总务主任,贵州大学文科研究所教师。1950年5任贵阳师范...

留给后代的故事(五)

留给后代的故事(五) 在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 轰动全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了。评论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和书刊何止千万册。当时,我是中央直属的一所大学的副校长。一九七二年我获得解放。一九七四年被任命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国有棉纺企业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直到粉碎四人帮,这个厂没有停一天产,没有关一天门。这在当时也是个奇迹! 我觉得作为一个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老共产党人,...

留给后代的故事(四)

留给后代的故事(四) 在新中国建设的风雨中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而要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理解得很肤浅。只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才逐步得到比较深刻的理解。例如经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七千人大会,反右派和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以及社会主义教育...

留给后代的故事(三)

留给后代的故事(三) 开辟 修获武新区的斗争 一、奉命组织 武工队开辟新区工作 一九四四年三月,林县全境解放。四月,太行七地委和第七军分区司令部决定,让我带领武工队去开辟道清路南抗日游击区工作。依托辉嘉县根据地,相机开辟道清路南地区的工作。并参加辉嘉县委。武工队的人员和武装,由老一团和老三团负责抽调。五月初,武工队共抽调三十多人,没有队长,人枪也不整齐。我向地委和分区写出报告,认为这样的武...

留给后代的故事(二)

留给后代的故事(二) 在地下的日日夜夜 从一九四零年一月到一九四三年底,整整四年,我在新乡、辉县、获嘉、汲县、武涉等地敌占区搞地下工作。这四年,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在这段时间里,我当过杂货店的掌柜、当过菜农、当过小贩、当过小学教员、还当过伪武涉县自卫团的书记官。也利用过会道门、一贯道等迷信组织。总之,这一段生涯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又是很惊险的故事。在这里,我只讲对后人有启迪和...

留给后代的故事(一)

留给后代的故事 走上革命的道路(一) 一、难忘的少年时代 1918年6月11日,我出生在一个封建没落的地主大家庭里。我的家乡是河南林县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我的青少年时代,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区农村度过的。也是在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穷苦民众纷起抗争的时代度过的。 我家是当时村里最大的一个地主。在我记事的时候,还有二百多亩地,五十余间房屋,五头牲口,...

2010.10.20

第六十七天,时间残忍的在我流血的伤口撒盐。每过一天,对弟弟的思念就更深一点。慢慢的嵌入皮肤,深入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从黎明到深夜,昼夜交替。只要我在呼吸,就在想念着他。走在路上,也是失神的想他,看着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一次一次的歇斯底里。每天我都给妈妈打三四个电话,问问她和爸爸在干吗,吃饭了吗?直到妈妈嫌我啰嗦才作罢。虽然我知道,一种感情的缺失永远无法用另一种感情去替...

值得缅怀的是他高尚的人品和勤奋的一生------邓慧明

看到有天的遗照和生平事迹,使我又回到石头口门水库和设计院与他共事的岁月,他的音容笑貌又深深地萦回在我的脑中。值得我们缅怀的是他的高尚人品和勤奋的一生。 张院长的挽联的字不多,但很深刻。是对有天一生很好的概括。 邓慧明 2008-6-4

没有想到授予我将军军衔 (四)

授勋、授衔典礼大会结束后,同叶剑英副主席合影留念(现今照片依存)。我带着这些荣誉和党对我们的要求,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请党放心,请人民放心。 回到武汉第三十三文化学校后,我倍加努力,更加刻苦学习,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要求。历经近三年的文化学习,以比较好的成绩取得毕业证书。 毕业后,于1956年2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第五十军参谋长,于1957年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于1958年...

没有想到授予我将军军衔 (三)

听到我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时,我的心潮澎湃,激动无比,思绪万千。像我这样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父亲病故,母亲改嫁,我给地主扛长工的一个穷孩子,时至今日,竞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感慨万千。 我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青团,从此,走上了革命征途;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开始漫长的戎马生涯;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参加过国内第二...

没有想到授予我将军军衔 (二)

当我们按规定时间进入授勋、授衔典礼大会会场时,直视悬挂在主席台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将官授勋、授衔典礼大会会标,与会人员精神振作、威严的军纪、飒爽的英姿,表现出一种高干军人和高干领导人的风度,听从指挥,顺序入座。当与会各位领导健步步入主席台时,与会人员自动起立,不约而同地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入座。当大会主持人以高亢的声音宣读授勋、授衔典礼大会开始时,与会人员和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也同时起立,...

没有想到授予我将军军衔 (一)

1955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我光荣地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7年11月,冀东军区在河北省遵化县成立独立第四师,任命我为该师师长。多年来,因形势、任务的需要,我师番号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我师长之职未变,都在直属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率领全师指战员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 1953年4月,我从公安10师师长之职调到武汉我军第三十三文化学校军、师领导高干班学习,这也是为使我军高级干部适应我军正...

顾敬心主要著作

顾敬心从事石油化工研究数十年,颇多心得,曾多次被邀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其主要著述有《中国页岩油工业》、《黄磷制造问题研究》、《纯石灰氮的发明》、《纯电石制造和电石结构的发现》、《加速城市煤气化建设是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辽宁能源问题的探讨》等。

顾敬心 成就贡献

 顾敬心在化工研究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但回国后,他发现在国民党腐朽反动统治下,这里竟然没一个爱国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用武之地,其中使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厂里生产的那些黄磷,竟是被用来制造火药,打内战残杀自己人民的。因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顾敬心即毅然地拒绝了国民党当局一再催促要他去台湾继续任职的邀请,留了下来,他说:我爱家乡,虽然我不知道共产党将来怎样对待我,我宁愿回家种地去也不与国民党同流合污。...

顾敬心生平

 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昆明黄磷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建国后,历任华东重工业部化工处总工程师,抚顺石油一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石油部抚顺石油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辽宁省石油化工厅副厅长、总工程师,辽宁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国化工总会副理事长、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敬心简介

顾敬心(1907.1.7-1989.10.23),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瓦屑镇平桥村人。原名裕国,字局仙。幼年就学于当地小学,后赴松江完成了中学学业。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34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

张学良唁电痛悼世侄杨拯民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 民日前病故。家人在悲痛之时,收到了张学良与夫人赵一 荻来自美国夏威夷的唁电。   痛悉世侄杨拯民常委千古,请节哀顺变。九十七 岁高龄的张学良在唁电中充满痛惜之情。杨拯民的长女杨 延武谈到父亲与张学良,唏嘘不已:张学良近年多次捎 信想让父亲去美国一见。父亲几次准备美国之行,但都由 于身体原因未能成行,父亲是带着无尽的相思走的。 ...

杨拯民:从西北油田到全国政协

笔者从1991年开始,曾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身边工作过八年。作为他的秘书,我亲眼目睹了杨老晚年的工作生活;亲耳聆听过他的许多教诲;也亲身感受到了一个爱国将领之后的高尚情怀。   杨拯民1922年出生时,其父杨虎城将军已经是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了,但是尽管生活条件非常好,由于杨拯民自幼身体不好,以至几度休学。1938年到延安,他上了那里的马列学院。杨拯民自己说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进过不少学校...

杨拯民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解放初期的玉门油矿,是国家重点油矿,也是当时最大的油矿。杨拯民到任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油矿生产的恢复工作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发展很快,到1957年底,玉门油矿由建国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成为年产100万吨的大油矿。那时的玉门油矿职工达5万人,加上家属达10万人。杨拯民当之无愧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杨拯民出色的军事才能

作为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又是将门出身的杨拯民,那时已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加之他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又深造于毛泽东等一批领导人亲自授课的抗大,在我党的军事干部中无疑是个佼佼者。新中国成立后,如果他继续留在军中工作,应该说前途无量。然而,杨拯民却要求投身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之中,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去工作。1950年,时任西北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是杨拯民的老上级。当杨拯民料理完了父亲的丧事后,就对习...
  共13372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