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郝复俭-中国无线电

郝复俭193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即开始从事无线电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工作。在实践中埋头苦干,潜心钻研,不仅丰富了他的科技理论知识,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特别是他又赴美国攻读、实习和工作近三年,使其逐步成长为科技理论造诣较深、实践经验较丰富的科技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投身于祖国的通信事业。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多种通信电子仪器,微波仪器、频率仪和防化用的射线探测仪等的研...

丰子恺作品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

何逊的诗作

何逊的诗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大用典故,像历来评论家所称道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

情钟大义的邱先通少将

邱先通(19111975),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人。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兴国模范师第十六团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支部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支队十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十一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

多才多艺著称天下的柳恽

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久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 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景情交融,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江南曲》一...

1975年8月29日 胡耀邦参加曹祥仁追悼会

曹祥仁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康生叶剑英纪登奎汪东兴吴德周建人送了花圈 纪登奎同志主持追悼会罗青长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九日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曹祥仁同志,因病于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曹祥仁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会场里安放着曹祥仁同志的骨灰盒和遗像。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康生...

萧统《昭明文选》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文选》的择篇标准有以下几点:宣传道德的圣贤经书不选;以思辨为核心的诸子哲学著作不选;对于以纪事为主的史书,则只略选其中颇有文学辞藻和风采...

陶弘景与温州

被称为山中宰相的南朝陶弘景,曾隐居永嘉楠溪和瑞陶山多年,留下不少遗迹和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属南京市)人。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出生于书香家庭。祖父陶隆,为王府参军,父亲陶贞,曾任孝昌县令。弘景小时即表现奇特,四五岁就用荻干作笔在灰中学字,十岁开始研读葛洪的《神仙传》。他父亲是被妾害死的,因此他终身不娶妻。读书破万卷...

陶弘景与《神农本草经》

古代中药学的发展,继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者著--《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是《本草经集注》。它的作者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他堪称得上是我国医药学史上对本草学进行系统整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的第一人。 陶弘景小时候很聪明,也很勤奋。四五岁常以芦荻为笔,在灰沙上学写字。十岁看了葛洪的《神仙传》等著作,昼夜研寻,深受影响。长大以后,神仪明秀,朗目清眉,曾作诸王...

梅龚彬:不公开的共产党员

梅龚彬(1900-1975) 早年就读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曾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秘书长、党团书记。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到潮州时,任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指导员。南昌起义后,以大学教授、作家的身份从事中共地下党员活动 梅龚彬字电龙,号剑文,湖北黄梅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考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1923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

关于江淹典故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与汉语中的两个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相关。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

江淹的文学成就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

郑位三与中原突围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至6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   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兵...

教马列主义的将军——郭奇

林伯野中华魂杂志 我的老领导郭奇将军逝世已经有32年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最近,我又一次久久地注视着那张毛泽东和他握手的照片,觉得我有责任写点东西纪念他。我年轻时曾在郭奇的领导下工作10多年,郭奇将军的光辉事迹,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优秀品质,应该让后人去发扬光大。 他毕生学习、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郭奇将军是河南范县人,生于1910年,1972年12月20日病逝于北京。在他62年的生涯...

王竹泉-职业生涯

王竹泉于1916年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毕业后,就担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培养地质学者最早的机构。自从地质研究所培养这批(共18人)学生之后,我国才开始由中国人调查中国地质。王竹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实现他的理想调查祖国的矿产资源。他一生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多数煤田都是他首先调查出的,先后发表了煤田地质方面的论文达54篇之多。   1917年王竹泉在我国最大的煤产地大同煤田,...

沈约的史学成就

在沈约之前,已经有人开始撰写南朝刘宋皇朝时期的历史了。最早撰写刘宋国史的是何承天。他在宋文帝时以著作郎身份,起草了宋史的纪、传和《天文》、《律历》、《五行》等志,其中人物列传只写到宋武帝时期的一些功臣。后来,又有山谦之、苏宝生等相继续作宋史,但都中途而废。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年),徐爰负责修撰宋史。他在前人撰述的基础上,写成国史六十五卷,上起东晋末年,下迄大明时期。所有这些,都为沈约撰《宋书...

“竟陵八友”之一谢朓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遗佚,重为编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1936)。 在竟陵八友中,他的成就最高。谢眺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

忆张北华二三事

张北华1911年3月19日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营于镇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时期。1927年,张北华离开家乡,到益都报考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1929年下半年,共产党员马石庵被聘为省立四师国文教师。他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1930年12月,经马石庵介绍,19岁的张北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时传祥精神的时代意义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从时传祥身上以及在他的鼓舞感召下的同事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文明社会赋予了时传祥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的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尽管时传祥精神产生在五十年代,但这种精神却被时代赋予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内涵,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中这种精神尤其需要...

北魏陆凯

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心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
  共13478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