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侗乡:三天不吃酸 走路打倒蹿

假如你是第一次到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做客,你会发现无论进入任何一家酒店或是街头的大小排挡或者是到朋友家做客,主家一定会隆重的你推介这里开坛即可食用的、品种繁多的荤素酸菜:如荤的有酸鱼、酸鸡、酸鸭、酸猪肉等,素的有酸辣椒、酸青菜、酸白菜、酸黄瓜以及酸竹笋、萝卜、蒜苗、木姜、葱头、芋头等等。   初来乍到的人看着这些各种颜色,尚未入锅烹煮过的荤素酸菜,对在中国南北方通吃的素的酸黄瓜、酸萝卜等....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越剧的忌讳

演员不能吃螺蛳,否则台上也会“吃螺蛳”(指念台词打格愣)。演员的鼻子不能让别人捏,免得演戏“捏鼻头”(嵊县方言,指避免闻臭气的动作,喻演砸了招人嘲骂的意思)。 自30年代起,因女子科班的武功师傅大都出身于京剧,故京剧戏班禁忌亦大多传入女子越剧,如开戏前,旦角不许上舞台,不许擅动神佛角色所用的道具,戴上面具不许对镜说话,班内禁言梦、禁言伞(谐音“散”)、禁抱膝(谐音“息”)等。但各戏班宽严不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苗族“以心换心”交朋友的习俗

  如果你到苗岭山区苗族同胞家里做客,他们叫会杀鸡宰鸭摆席设宴款待你。宴席上,主人会将鸡心、鸭心拈到你的碗里。如果你夹起来就往嘴里送,那就失礼了。你必须按苗家的习俗,把这些“心”让给在座的老人。这样一来,你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增加更大的份量。他们认为,这是你“以心换心”的一种表示;他们也认为能以心换心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能与以心换心的人交朋友,当然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蚩尤故里的“红”俗文化

地处湘中腹地,古称梅山的安化思游、田心等地,原本是梅山莫瑶蚩尤苗的故乡,历史上曾是我国“川南”(四川泸州以南),包括八百里古洞庭湖南的广大地区祭祀朝拜蚩尤的纪念地,故名“川南庙圣地”,后又名“川岩庙胜地”,赢得了“蚩尤故里”的美称。这里文化醇厚,民俗古朴、风光奇特,尤其是蚩尤文化中“红”俗文化最为耀眼。他们创造性地利用红色本色意识与风采,把“南国”人造红色风物、天然红色生物作“灵物”,神奇般....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撒尼的蜘蛛图腾及传说

  路南彝族支系撒尼人,有保护蜘蛛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会轻易伤害蜘蛛。  是撒尼人祖先们知道蜘蛛结网捕食害虫的道理而加以保护吗?尚无史料。然而,却有蜘蛛教撒尼织布缝衣和撒经纬线织成天地的传说,经载在彝文经典中。   相传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着底”,南诏时随凤迦异迁居昆明,称昆明为“过绕”,即彝家之子的意思。从奸时起,他们住在“过绕”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撒尼自称为“尼”。尼王憨....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中国渔船装饰民俗

  我国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在大海宽广的怀抱里,勤劳勇敢的渔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和独具一格的海岛风俗,海船装饰就是其中最为突出、最富特色的一部分。  在万顷波涛翻滚的海洋,航行着无以数计的渔船,广大渔民在漫长的捕捞作业岁月中,制造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渔船。如在东海一带有:用于古老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小钓作业的“小钓船”(俗称“舢板狗”);船背负一艘舢板的“钓仔”;背负两艘舢板....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高坡苗人的洞葬奇俗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个杜”三个字,据说,“把个”是洞的意思,“杜”则是苗语的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鬼”。苗人说,洞葬在高坡“多得很”……   在一座无名山的顶部,一个40米高、70米宽、纵深百余米的天然溶洞内,存放着不下两百具棺柩。在洞口光线的照射下,一簇簇灌木的叶子全部呈半透明色,美得炫目,而夹杂其间的却是陈旧的棺木……生长与死亡,就以这样的方式和谐共存着。   从贵阳城出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含山古村:清明轧蚕花庙会

  含山,中国蚕丝文化发祥地,有“蚕花圣地”之胜誉,地处浙北三大水乡古镇——乌镇、南浔、新市三镇的交界处,因依大运河而立,孤峰兀峙,状如巨螯,螯有含物之意而得名。就在这一高不足百米小山上,诞生了中国的丝绸和毛笔这两样灿烂的民族瑰宝。 蚕花:寄托蚕农美好希望的传说   谈起中国丝绸文化,人们必然会说到含山。说起含山又会极自然地说起每年清明节在那里举行的“轧蚕花”庙会——蚕花节。其实蚕花....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哈萨克族羊头敬客和牵马送客的风俗

◆羊头敬请陌路客   哈萨克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牧民们认为,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因此,对於前来拜访或投宿的人,不管曾经相识与否,他们予以热情的接待。   招待客人一般都要宰杀羊只,宰杀前,主人往往会将要宰杀的羊牵到客人面前让客人看看,表示对客人的十分尊重。进餐时,主人总是先将羊头献给客人。客人要用小刀割下一块面额肉捧献给在席的长者,再割一块羊耳肉,让给在座....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草原民风集萃--祭敖包

  “敖包”是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   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头堆积而成的巨大石堆。石堆上插柳枝,此谓神树。神树挂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草原,五颜六色的神幡随风飘拂,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   敖包有的用石头垒起,有的用柳条围建,蒙古各处均可见这样的敖包。   祭敖包多选择在夏秋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之时。几十里远的牧民扶老携幼....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