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孝爱主页
在线充值
不忘初心,追根溯源,祭拜先祖,家道斐然!
登录
注册
帮助
转为繁体
网站导航
纪念馆首页
纪念馆
生日/忌日
在线讣告
深情感文
时空信箱
时光留影
服务专区
进入个人中心
帮助
转为繁体
0
我的消息
退出
主站
[
切换城市
]
搜索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Toggle navigation
孝爱首页
纪念馆
私人馆
名人馆
恩师馆
恩师馆
家谱
许愿祈福
VIP特权
资讯
新闻资讯
热点聚焦
周公解梦
人物篇
情爱篇
生活篇
物品篇
身体篇
动植物
鬼神篇
建筑篇
自然篇
杂谈篇
殡葬文化
铭文典籍
丧葬祭祀
宗教信仰
风水文化
心灵辅导
政策法规
现代殡葬
易经命理
黄道吉日
服务专区
免费创建纪念馆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北京最大的卧佛在何处
闻名中外的北京卧佛寺,位于海淀区香山风景区东部,北京植物园北部寿安山南麓,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卧佛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重修后改名为十....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如何成就人间之福?
对于如何成就人间之福业,有如下说明: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深度诠释电视剧《潜伏》 看信仰真正力量(图)
《潜伏》推出以来,在全国多家电视台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收视排行,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肯定。本人也花了几个晚上”,一集接着一集看下去,实感是国内近年来拍摄的一部“细节铺排精细、无法按快进键的好戏”。然而,在看完《潜伏》后,我却好几天都情绪不佳,时常回味剧中情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两字“信仰”。 托尔斯泰曾言:信仰是人生的动力。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是指对人们对某种学说、主义的信服....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不。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小乘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观音的典故
从藏经中检阅关于说到观世音菩萨的许多资料。释尊化世之际,在各大乘经中,说到诸大菩萨之处极多,就以佛在灵鹫山的法华会上,便有八万多位大菩萨,重要的也有十八位,观世音菩萨是十八位大菩萨之一。但是,在印度、在西域、在越南、在日本、在韩国,特别重视观世音菩萨的信仰,这从各地古代佛教美术的表现中,发现所有的绘画及雕塑,以观音圣像占有多数的比例,可以得到证明。尤其在我国,西藏的密教中心,便是观音信仰....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历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中国佛教宗派密宗宗旨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渊源 印度最后一个时期的佛教中密教盛行,其教典总称为怛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手式或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的
佛教发源于印度,迄今将近有二千五百年的时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由于时间的长久和地域的广阔,难免或多或少改变了它原有的面目。这种面目的改变,有的是为了适应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自然变异;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又如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等等,皆具有中国独特的色彩与精神。有的则是后世人们不明究竟,人云亦云,活生生地自己戴上有色眼镜,产生了莫须有的误会所致。 本章所要讨....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以戒为基础修学大乘法
大家修学戒法很好,戒法是成道的基础,不过千万要明白开遮持犯,不可执着于戒法。 佛告迦叶(迦叶是头陀行第一),说,迦叶你堪任护持大乘法。所以,我们要以戒为基础,修学大乘法。 佛告迦叶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戒随顺波罗提木叉,住善律仪。如是之人,如来赐给他人天之乐。四众弟子,若能降伏四魔,如来赐给他四真谛,得灭尽解脱。若四众弟子,求如来藏,信大乘常住法身,如来以萨婆若水而灌其顶。萨婆若....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对佛教制度的误解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制度方面有一点不同。我国旧有的地方,例如出家与素食,不明了,一不习惯的人,对此引起许许多多的误会。 (一)‘出家’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他误解最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这是严重的误会,我常比喻说:如教师们教学生,那里教人人当教员去,成为教员的世界吗?这点在菲岛,不大会....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4号
首页
«上一页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下一页»
尾页
共7981页,到第
页
确定
在线咨询
CONSULT
QQ客服
CONSULT
微 信
扫一扫
推广合作
EXTEND
分 享
SHARE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