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科学   于凌波居士著述   在部份人的观念里,认为科学是新颖的,进步的,切实的。佛法是陈旧的,落伍的,迷信的。这二者背道而驰,不能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讨论,我们先把科学二字的意义讨论一下。   科学有广义狭义之说,自广义言,凡以一定对象做研究的范围,而探求系统的确实的知识者,就叫科学。国父孙中山先生亦谓:学问之有系统有条理者谓之科学。自狭义言,则仅揩研究自然界物....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教与人生

佛教与人生   于凌波居士著述   佛法是超世间而又适应世间,所以世尊说法,在在训诫世人孝顺敬畏,养亲尽忠。世尊在无量寿经中说: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是以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莲宗十三代祖印光大师谆谆告诫弟子学佛应自做人学起。大师云: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由此可见佛门重视伦....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教与国家

佛教与国家   于凌波居士著述   佛法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间法为究竟。出世间法有大小二乘,以小乘为自度,大乘为究竟。大乘佛法行菩萨道者须深入世间,度化众生,所以归根结底说起来,佛法祗在世间,不在世外。   误解佛教的人,说佛教徒消极遁世,不事生产,进而说佛教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无贡献的宗教。这种论调,似是实非。佛门有四众弟子,出家弟子是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是优婆塞....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于凌波居士著述   大学者梁启超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启超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学术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他说的话,自有其学理上的根据。他所根据的是什么?自然是三藏十二部佛法。佛法是要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若有人对佛法一无所知,或仅限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即认定佛教迷信,这无异于盲者摸象,坐井观天。   事实上,....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教并不消极逃世

佛教并不消极逃世   于凌波居士著述   早年读书,曾读过下面这首诗句: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侍漏五更寒, 日出山寺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   当时我感到,作和尚的好写意,生活如闲云野鹤,悠闲自在。及至我皈依三宝,与佛门僧众稍有往还后,才知道那位诗人是信笔而写,误人不浅。原来出家的比丘众,过的是积极严肃,刻苦自励的生活,绝不似诗人笔下写的那么懒散自在,即是佛门在家信众,其行为生....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教不同于天地神祇

佛教不同于天地神祇   于凌波居士著述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过新教育而对佛教无所了解的人,谈到信佛问题时,第一个观念就认为:这是迷信的举动。事实上,并不是佛教迷信,而是世人硬把若干迷信的事情附和在佛教里面,才使佛教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   最易于和佛教混淆不清的,就是神祇。神祇在世界各地民族间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我国亦不例外。原来古代人类,知识未开。....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佛法难闻,信心难起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佛教在我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佛学自南北朝及隋唐以来,影响了,也充实了我国的文化。而今日社会上,大部份人对佛教陌生的竟一无所知,这不仅令人为佛法悲,更令人为我国文化悲。   四、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的人:这种人,披著一件佛教的外衣,自称为佛门弟子。他们也拈香,也念佛,也抽签,也扶乩。他们利用农村间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无知和迷信,藉机敛钱。他们的庭堂里....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缘起

缘起   于凌波居士著述   过去的多少年中,我一直是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我站在信仰的十字街头,可佛可耶,不佛不耶;多少耶教人士拉我信教,我因对新旧约的理论不能接受而无意起信;在我生活环境中没有佛门善知识可资亲近,因而我对佛教的情形也一无所知。但在两年多前,我却因于无意中读了一篇梁任公写的佛陀时代与原始佛教教理纲要的文章,而引起了我研读佛经的兴趣。由此使我发生正信,皈依三宝,成为一名佛....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

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 于凌波居士著   自我皈依三宝后,因时时想把佛法的利益介绍给别人,所以常向朋友同事们宣扬佛法的博大圆融,普被众生。希望引人起信。由于这些机缘,使我发觉到社会上,对佛教岐视的,对佛教误解的,对佛教极为陌生的,以及名为佛教徒而不了知佛法的,不是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人,竟比比皆是。由于这些人士太多,于是把什么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名词,全加到佛教的头上来。偏偏佛教是一个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一念心起,百万障门开

上面三种戒法,从身体上,行动起居,端庄有礼,不犯威仪,不作诸恶事,不说诸恶语,一切恶都断了。第二步进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净,并以此法教导一切众生,同得安乐清净境界。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环。   三、忍辱   他人对我的打骂、讽刺、诽谤、侮辱、冤屈等等横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恨心,报复心,....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2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