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各种摊位或停靠的自行车

各种摊位或停靠的自行车 比如台北的捷运(即地铁)有很多层,各层分布不同线路,如果你需要换乘大多时候只需要从B3到B2这么简单,而这层层转换间也专门为行动不便或行李较多的人准备了直梯。台北的捷运换成很难超过5分钟,而在北京,我不敢想象一个残疾人在西直门由13号线转乘2号线的崩溃。正常人都需要边走过层层楼梯与拐角边骂爹长达15分钟,又何况是行动不便的他们。在大陆,我们在街上在商场在各个生活场所很少能....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哲学所说的唯心,是以心为第一性。佛教讲缘起,在缘起法中,没有所谓的第一性。所以,物质第一性和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教的缘起法则。佛法认为,世间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凡夫为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一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说明心念的力量和影响。但并不否定物质的存在。佛法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也讲法生则种种心生。从佛法观点来说,心的产生也需要众....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异

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异 在台湾的半个月里,我在街上、在捷运站、在诚品书店经常见到乘着专用车出行的残疾人。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去商场购物,仿佛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异,这背后是台湾处处高便利性的城市设施设计。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我们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时的憎恨或发脾气,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烧尽,毁在自己的手中,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这句火烧功德林的格言。 凡夫易起无明,因无明暴跳如雷,这是常事,有时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开,闪也闪不来,真是难以免的事实,修行者要将忍辱得到彻底解脱,要修到好几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 既然如此,修行....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人人都是文艺青年

在台湾,恐怕人人都是文艺青年! 社会便利与人性,不输成都杭州的宜居城市 在台北松山艺术的台湾设计馆里记录了台湾设计行业发展的历史。由1950年开始,台湾的工业设计以10年为一个单位逐步由满足功能性设计到做符合人性化的设计、趣味性设计、新奇性设计,再到现在的追求人性化贴心设计。这份人性化贴心设计不仅体现在台湾向全世界展示的创意作品中,它同样回归百姓家,洋溢在整个台湾的每一个街边细节里。 ....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看破无常是逃避现实吗?

佛教常说的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所以,认识无常非但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是要我们认清人生最大的现实,整体的现实。世人总是将无常当做人生障碍,当做破坏幸福的无形杀手,那是自身错误观念造成的。若能透彻无常本质,就不会因无常变化带来痛苦了。 对世人来说,无论生活还是事业,都是建立在执著之上。而修行却要求我们放弃种种执著。但我们要知道,不执著并非不努力,而是不著相,是在因上努力而又不执著于结果。....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木偶历险记

木偶历险记 我在台湾期间碰到了很多一期一会的创意展会,在当代美术馆拿了当下的文化展览宣传册,本来觉得自己很幸运。但仔细一想,在这样一所文化创意资源丰富的城市,即使是随便走几天也总会碰到有趣讲座与展览。而且在台湾街头,随意趴趴走都会邂逅一些令人惊奇的特色小店,比如松江路的叙事馆餐厅,可以边吃饭边亲自体验木偶戏文化,兴起之余完全可以自己来上一出木偶历险记。难怪连台湾人自己都说时不时就会被街边新开的小....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念佛或持咒有何功德?

佛教中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佛或持咒若能念得一心不乱,能念所念双泯,菩提自性即时彰显,当下即见本性;是故,念佛或持咒能专注一心,必然念佛得见自性,因此超脱生死,远离轮回。  念佛以清净恭敬之心,能消除业障,免难度厄,娑婆业缘一旦尽,即得往生净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有趣讲座与展览

有趣讲座与展览 如果你认为这些文化创意都高高在上是艺术家们的专长,那就狭隘了台湾。在台湾,文化与创意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台湾各大艺术馆与文化机构经常举办各色展览,同时很多机构都开有文化艺术课堂,从电影创意、音乐表演、时尚生活DIY到手机数码应用研究、文化色彩搭配应有尽有。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一门深入”

近代的思想家胡适之先生曾经说过:为学应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博览群籍是学问的基础,一门深入是学问的造诣。如果仅是博大而不精深,不能成为学问,只能算是常识,所谓门门通,门门稀松;不能在任何专门的范畴中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就不能够见其成就和独到的特色,那不是专家,而是一般的通才。所以,佛制规定,出家的比丘应该专精于经、律、论的修学,如果资质优秀,也可以五分之一的时间,旁览教外的典籍,因为人在一生中....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