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   于凌波居士著述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者为修持的条件。信、愿已如前述,行持方法却有种种的不同,如持名、观想、观像、实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净土,而其中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首推持名一法。   持名者,即是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心口合一,念念不忘的念下去。   南无二字是梵音,义为敬礼或皈依。阿弥陀义为无量光及无量寿。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慈云忏主发愿文

慈云忏主发愿文   于凌波居士著述   有一篇慈云忏主的发愿文,内容颇为详善,今抄录如下,以做参考: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起信发愿

起信发愿   于凌波居士著述   念佛法门,是个易行难信的法门,尤其是对智识份子来说,说是西方有个极乐净土,念佛可以转生西方,脱离轮回,骤听之下,颇难使人接受。然这种不能接受,是我们拘于成见,妄测圣境,并不是没有这个极乐世界,或释迦世尊以此方便说法的。   佛经里告诉我们,我们要证实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可以依照三个标准来衡量,这三个标准是现量,比量,圣教量。   量是量度,如秤之于轻重,....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焚香煎茶品茶养生

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图片来源:资料图) 古代名流官宦之家,好以侍女焚香,聊自煎茶为乐。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诗云: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近代名人闻一多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认为宁神静气焚檀香,让思绪飞扬,是东方人特有的妙趣,闻一多经常随身自带黄铜小香炉。一次,同窗梁实秋与闻一多惜别,不是酒菜满桌吃吃喝喝,而是焚檀香、静默坐。他俩养养神、悄悄语,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著名京剧武....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净土宗史

净土宗史   于凌波居士著述   释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时,于耆阇山说无量寿经,于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于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说明西方净土的情状,及阿弥陀佛以大愿力创造此极乐世界的因果,开阐此众生念佛往生的方便法门。   世尊灭度后,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劝生净土;世亲菩萨造净土往生论,并为弘扬。此外诸大乘经中,多有赞扬。故佛法传入中国后,此净土法门即有流布,然大弘此宗,实地修持者,首....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虚静之美的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图片来源:资料图)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专介净土

专介净土   于凌波居士著述   一、净土意义   本文上一章,介绍了几个修持的方法,如参禅、修密、观心、念佛。但在这些法门中,若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的,则惟有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故特将此一法门,在此作一较详细的介绍。   念佛法门,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呢?因为其他修持法门,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能有所成就;倘若教理不明,盲修....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泡茶过程和术语浅谈

(图片来源:资料图) 工夫茶的冲泡流程; 01鉴赏香茗 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02白鹤沐浴 用热水洗茶杯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03观音入宫 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梗。 04悬壶高冲 向孟臣罐中冲水,水满湖口为止。 05春风拂面 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修持的方法

修持的方法   于凌波居士著述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我佛有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众生根器习性的不同,而方便立说。事实上,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门门皆归自性,法法都是般若,我们初学佛者对各种法门,本法法平等的观点,不生门户胜劣的执见,这样才会见理圆融,会入不二。   学佛修道,不在法门之多,而在专一深入,在众多法门中,我们可选一种与自己根性兴趣相近的法门,作为日常的行持,等到日久功....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修持的基础

修持的基础   于凌波居士著述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惑,超凡入圣。   何以说此三学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释迦世尊的根本教法,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所谓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者是。修道,修的是八正道,而八正道,则摄于戒定慧三学之内,如下表所示: 正语┐ 正业┤       ├戒学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定学 正定┘ 正见....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