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通渭农家人的喝茶之道

亲情随着酽酽的浓茶散发芳香(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通渭农家的罐罐茶则是这条文化长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走进通渭农家,招待客人最普通的礼俗是喝罐罐茶。主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上炕坐了,端上一个火盆,用树枝和劈柴生起一堆火来,周围放上煮茶的陶瓷小茶罐,里面添上水烧着。这种茶罐通常一人用一个,一盆火一般放三、四个,客人多了就轮流喝。客人围着火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放一只茶盅,里面加些冰糖。好客的....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学佛的途径

学佛的途径   于凌波居士著述   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别。出家者,是出离家庭的生活,专修沙门净行。在家者,是有父母妻子眷属,及世事营谋劳役,而能兼修佛道者。   家,实在是烦恼的因缘。有了家,就有亲属以累其想,就有名利以动其意,就有世事以纷其心,就有祸患以扰其志。法苑珠林中说: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实难,如陆地行船....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佛经故事:野鸡舍命感天动地扑灭森林大火

编者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则叫精卫填海,不知道感动过多少华夏儿女。佛教经论中精彩故事也很多,下面这一则故事与精卫填海相比,其动人处毫不逊色。 如果我的心至诚不虚伪,这火就该自行熄灭!(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从前,有一片森林被野火烧着。 森林中有一只野鸡,看见森林发生火灾,竭尽全力,飞到水里,取水灭火,这样往返不停,不知疲劳,不以为苦。 天帝释看到这一幕,觉得匪夷所思,就问这....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学佛的历程

学佛的历程   于凌波居士著述   学佛要经过四个阶段,是信、解、行、证。信是信受,我们对于一件事物,若先存下怀疑不信的念头,根本就不会去研究它。即是研究,但因心识上有著先入为主的怀疑之见,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难免断章取义,批评指摘。佛法博大精微,若不先具信心,深入研究,绝难融会其义,获得利益。所以学佛历程,起信第一。   其次是解。起信之后,就要了解它的内容佛法何以能使众生转迷成悟,又....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于凌波居士著述   一、学佛的目的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就是我辈众生了生死脱轮回的问题。因此,释迦牟尼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他的目的,就是在使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众生同成佛道。而我辈众生,研究经教,诵经念佛,守五戒十善,实践六度万行,其目的,也是在希求转迷成悟,离苦得乐最后的究竟,....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菩萨与佛

菩萨与佛   于凌波居士著述   上求大觉,下化有情,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称为菩萨。然而,自初发心行菩萨道,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补佛位之妙觉菩萨,其间果位,共有五十一阶之多。这五十一阶,各有名称,此处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略言之,五十一位,是十住,十信,十行,十回向,十地,最后是妙觉菩萨。   十住者,乃安住某处之义,谓以六度万行为所住之处也。其中由发心住,至灌顶住,共有十位。....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六度与四摄

六度与四摄   于凌波居士著述   戒定慧三学,是佛门修持者必修的途径,而大乘复于戒定慧之外加布施、忍辱、精进,合称六度,亦称六波罗蜜。   波罗蜜是梵语,义为到彼岸。过渡的人须乘舟筏横越中流以抵彼岸,学佛的人,在生死轮回的此岸,渡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六波罗蜜就是舟筏,行六波罗蜜,就可度过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六波罗蜜的内容如下表:    ┌檀波罗密┐  ┌....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发菩提心与四弘誓愿

发菩提心与四弘誓愿   于凌波居士著述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偈云: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   佛法,是出世而又入世的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出世在于度己,入世在于度人。出世正所以为入世,入世也所以为出世。因此,佛法的究竟义,是在发菩提心,四弘誓愿,行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   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具足应称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觉是觉悟,自觉....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乘十善以升天道

乘十善以升天道   于凌波居士著述   在六道众生之中,人道虽优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惟人生浊世,八苦交煎。比较上天道乐多苦少,所以释迦世尊说此乘十善以升天道的法门。   天的梵名为提婆,含有光明、自然、清净、妙高之义。佛经中言天的名数有二十八层,分为欲界、色界、无色三界。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   欲界诸天,有男女饮食之欲,宫殿苑囿之好,故称欲界。色界诸天为离男....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乘五戒以生人中

乘五戒以生人中   于凌波居士著述   六道众生,生死轮回。六道者,天、人、修罗、畜、鬼、地狱。畜、鬼、地狱为三恶道。恶道有苦无乐。天道乐多苦少,修罗多嗔恚,人道苦多乐少,思求出离,所以六道中适于修行者,惟有人道。然佛经中常说:人身难得,意思是,今生以过去的善根福德,获得人身,但来生是否仍能获得人身,则以今生的善恶业力以为决定。学佛修道的人,倘能保持人身,纵今生修道无有成就,来生仍可继....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