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

唐廷枢(1832~1892) 他一生中创下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他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国产铁路;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开办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保险公司;编纂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第一部词典和教科书;还创建了上海历史上第一家医院。 1892年10月7日,60岁的唐廷枢在天津开平矿务局任内病故。他病故的第二天,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发表讣告和纪念文章,赞扬道: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

唐廷枢:洋务派官僚支持

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时最久的一个。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是在他亲自主持之下进行的。这个矿在19世纪末期的年产量,曾经达到78万吨,为当时其他的官商煤矿所不及。还有,作为开平煤矿的附属部分,中国自营的第一条铁路开平铁路、中国自营的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棉上厂,也是在唐廷枢倡议和主持之下兴办的。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求的海防用项,也为它的...

唐廷枢和轮船招商局

1873年,唐廷枢离开了怡和洋行,参加当时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后台的轮船招商局的改组工作,对洋务派的官僚企业实施官督商办。这在唐廷枢一生的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标志着:唐廷枢原来作为外国洋行得力的买办,这时又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他活动的圈子和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从1873年起到1876年止,唐廷枢的活动主要在轮船招商局。1876年他受李鸿章的委派,开始筹办开平煤矿,1885...

原中山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黄焕秋

  黄焕秋(1916-2010),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西人,黄焕秋于1916年出生于惠州黄氏教育世家,父亲为惠城知名老校长黄植桢,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前身)毕业,他在中学读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1933年9月就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35年12月积极投身129爱国学生运动,参加中共领导的突进社,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罗定和...

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谭君铁看望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黄焕秋

4月21日下午,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谭君铁、团省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林万松与省学联的学生代表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到我校看望慰问老一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者、原青年团华南工委书记、我校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黄焕秋,衷心感谢他为广东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我校校长助理李祥之、离退休工作处处长蓝永金、校团委书记黄山等陪同看望。 谭君铁书记与黄焕秋老校长亲切交谈 ...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焕秋2月28日凌晨逝世 享年94岁

  2月28日,时针将一位老人的人生定格在了凌晨2时43分。   那一刻,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教育家黄焕秋老人驾鹤西去,享年94岁。   黄焕秋,这位睿智、开朗、随和的老人,用自己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深刻诠释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教育家的优秀品质。   而在中山大学悠长的历史中,他更是一盏带领中大穿越艰难历史时...

名人词典:陈芳

糖业王国资产过百万美金的夏威夷第一华人 从1802年首位中国人将制糖业引进夏威夷后,珠三角一带的华人移民陆续在夏威夷开办糖厂,而1850年后,夏威夷的制糖业渐被资本雄厚的白人控制。 陈芳事业的第二次腾飞是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南方产糖地对北方的蔗糖供应中断,3年内糖价涨了5倍,夏威夷蔗糖由此大量输美。陈芳审时度势,毅然投资蔗糖业。他大胆摒弃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引入西式的机械生产,使...

名人之魂:陈芳

◎关于陈芳的文艺传奇 早在19世纪70年代,当时任旧金山《联合报》记者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多次采访陈芳和他的种植园。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于1909年出版的《南海故事》中,有一篇就是陈芳传奇。1953年,美国著名作家克莱丽丝B泰勒在《夏威夷时报》上连载了《陈芳家族故事》。1963年,以陈芳故事为主题的大型音乐剧《十三个女儿》在纽约百老汇上演。1994年,历史学家鲍勃戴出版了《陈芳传》。 ...

名人之魂:陈芳

夏威夷成就他的传奇,中国给予他民族血脉 十九世纪下半叶,陈芳在夏威夷所走的传奇式道路,使得他在浩如烟海的侨商中脱颖而出,也为珠海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年轻时他在异国他乡敏锐捕捉商机,开创自己的糖业王国,成为华人首富。随后他展示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成为夏威夷王国国会议员,被大清光绪皇帝任命为中国第一任驻夏威夷商董,官及二品。晚年他叶落归根,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获朝廷钦赐牌坊,为自己的传奇...

容闳——中国赴海外留学第一人

2006年04月05日 新华网 1872年,容闳带领中国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 容闳 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检索字典,父的一种字意是对大事业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这么说来,容闳便是中国人留学事业的拓荒者。100多年前,容闳写了本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所载留学创制之事甚详,却无一字自诩称父。可见容闳称父是他称,不是自称。容闳有自知之明。...

容闳的几个“第一”

中国的海外留学生一向人才辈出,群英荟萃。而作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的容闳,在近代海外留学史上又占据了众多的第一位,也可以说中国近代的留学生史从他开始。 1847年1月4日,个头不高的广东小伙容闳带了不多的行李,在广州黄埔港上船去美国。4月12日容闳到达纽约。这一年,他19岁。 中国第一批洋学堂学生 容闳出生在珠海市南屏镇,和澳门仅一水之隔,他父亲在澳门打工。1835年,七岁的容闳,...

容闳:幼童留学

容闳是广东省香山县南屏镇(今珠海市)人,家境贫寒,1835年,7岁的容闳无钱读书,只得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去上学。1842年,为纪念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业绩,将这所学堂更名马礼逊学校,迁往香港。1847年该校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因病提前归国,要带几名学生赴美留学,容闳在布朗的帮助下,来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美国。他先读中学,后往耶鲁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他虽然得到了一些奖学金,但远不够用。读...

容闳:留学先驱

1847年,先驱容闳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带回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梦想。1847年1月4日,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12月首批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的一百三十多年前,一个末满19岁的中国广东青年,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Huntress)专向美国运载茶叶的帆船,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帆船在大洋的惊涛骇浪中颠簸了整整98天,终于在1847年4月12日驶进了当时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纽约...

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

这已是清代末年,一艘穿过日本海峡的客船,终于在上海港靠岸了,一个六岁的孩童第一次来到他的故乡中国。就是这位稚气未脱而眉角总显出忧郁的孩子,在几十年后成为了名扬天下的才子、高僧、革命家,而现在还只是一八八九年的春天。带这个孩子回中国的是他的舅父,他们的家乡还远在广东香山县,那个地方距离澳门也只有二十多里。而他的老家前枕青山后临小溪,有的是松柏苍翠、飞鸟幽鸣,景色非常怡人。这个六岁的孩子名叫苏曼殊,...

苏曼殊作品集

《曼殊外集苏曼殊编译集四种》 该书本书辑录了苏曼殊四种编译材料:《文学因缘》、《潮音》、《拜轮诗选》、《汉英三味集》,集中反映出苏曼殊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对于研究舒曼殊文学成就的学者来说,此书具有资料丰富,可谓苏曼殊翻译作品的集大成者。目前该书已由学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发行。

苏曼殊的部分诗作

〖七绝本事诗〗 【注释】: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

苏曼殊的身世评析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他以半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而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多彩的人生。 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

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晶报特约撰稿人 刘利亚/文 引言 他曾领导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罢工委员会委员长。他曾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部长、广州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广州起义时,他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分工担任工委书记。他,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苏兆征。 □苏兆征大事年表 ●18...

人民英模苏兆征

2009年07月13日 杭州网 苏兆征,1885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出生地今属珠海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03年起在香港外轮上做杂役,并因此接触经常乘船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在孙中山帮助鼓励下,苏兆征于1908年加入了同盟会。 1921年3月,在苏兆征、林伟民等积极筹建下,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1922年1月,饱受压迫剥削的香港海员工人,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举行了震惊中外...

纪念苏兆征

在福建省长汀县有兆征路,长汀县和瑞金县曾分出一部分地区设兆征县,这是毛泽东提议的。 兆征县,为纪念省港大罢工主要领导人苏兆征而命名。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时在长汀以工运领袖苏兆征烈士命名设兆征县、兆征路。兆征路现已拓展为一条长汀城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全长1200米、宽12米。 兆征县1933年9月,为纪念苏兆征而命名。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江西省瑞金县之间,县址设长汀县城关,管辖红都、大埔、...
  共13479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