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以无漏慧相应入定

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说这个人供养我多少,那个人供养多少,意思说你也是要向他们看齐,就是这个意思。这五种,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不但是佛门,一般的社会里我们都常常看见,都常常听到这些事情,这个在佛门里面称为邪命。邪命是身语意三业都在造作,所以我们要以清净心,远离这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这叫正命。正命也就是我们正常生活维持我们生命的一种方式。最要紧的,要勤俭,要勤奋,要节俭。生活清苦一点好,清苦....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舍离这四种邪命

百丈大师提倡的,实在讲很有道理。因为中国道场的建立,他生活的来源都是有山有田。这些山跟田地都租给农人,农人租寺庙的田来耕种,然后缴租,所以寺庙的生活非常安定。从前一般大户人家供养寺庙送什么?送田地给它,送山给寺庙,所以寺庙的道粮是不会缺乏的,就是经济生活非常安定。心安则道隆,佛门里头常说法錀未转,食轮先,生活不安定,他这个心就不能安,那怎么能去办道?所以首先生活要安定,就是经济方面他要安定。现在寺....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八圣道分略说

八圣道分略说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三十七道品最后的科目是八正道,也叫做八圣道。我们将来在经论里面看这两种不同的名称,都是一桩事情。八正道是佛门里面重要的一个科目,它的标准也有很多,就如同戒律一样。小乘有八正道,名称都一样,讲法不相同,它的境界不一样。就如大乘法,每一个宗派标准也不相同,这是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所见念着境

若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舍,是对外境的,是对外面来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讲身外之物。身外之物要放下,内要放下见思烦恼,外要放下五欲六尘。舍就是舍五欲六尘,要舍名闻利养,叫所见念着境时。境是境界,经上把境界归纳,我们五根所对的,眼所见的统统叫做色,佛经里面色的意思是很广泛,眼能够见的都用这一个代名词,全部都包括了。耳所听的都叫做声,鼻所闻的都叫做香,用这一个代名....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明心见性

第三、见取见,第四、戒取见,这两个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成见。说某人成见很深,你有了成见,就先入为主,自己有了一个标准,你见到、听到都会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是错误的。怎么知道标准是错误的?《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来的标准!佛说得好,真妄没有标准,邪正也没有标准,善恶是非都没有标准,你怎么可以执着一个标准来衡量?所谓标准是临时假设的一个现象,在此时此地....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不依颠倒之法

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法喜,这是要功夫。功夫愈深,欢喜心自自然然生出来,人在修学当中能有喜悦的心,他修学的精神就饱满了。法喜不但在佛法里面有,世间正法里头也有,孔夫子在《论语》第一句,《论语》是学生们编的,不是他自己写的,学生们他们的见解能把这一句放在这部书的最前面,可见这句话非常重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就是法喜,这个欢喜不是由外面境界刺激而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七菩提分略说

七菩提分略说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七是数字,一共有七个项目。这一段对我们修学来说也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防止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一些障碍。   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智慧从哪里来的?诸位一定要晓得,五根最后一个是智慧,五力最后一个也是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从根、力里面产生。由此....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五力略说

五力略说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五力者,前面只是有根,有根就能修了;有力,那是你修行有了功夫。信根增长,像树一样,树苗的时....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五根略说

五根略说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   这是三十七道品里的第四科。根有两个意思,都是从比喻上来的。譬如草木有了根,根是有能生的意思,有能成长,继续不断成长的意思,在古德批注就是....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四如意足略说

四如意足略说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我们看现在许许多多同修,见到我都愁眉苦脸,都给我诉苦,我听到、见到,也很同情。实在讲,就是佛在经上常讲,这些可怜悯者。他为什么可怜?他不肯放下,那有什么法子!放下了就自在,就没有了,你为什么不肯放下?如意,换句....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9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