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十法界依正庄严

◎六祖慧能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即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我们要经常反观自己是不是犯了这个过失,是不是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如果是,那就是自己的修持有问题。大多数人修持佛法,越修我慢心越重,越看不上别人,觉得这个人不如自己精进,那个人不如法。众生看佛都是众生,佛看众生都是佛。有句话,你看别人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所以,自己的修持到什么程度,自己最清楚,通过这点去考察自....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恶人也有佛性

◎世间的事,他听到了、看到了,他就想说,就要发表意见。实在讲,什么意见,发表的全是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哪有话好说。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自然不被境界所转,而境界他看得清清楚楚,那才叫智慧。还要发表意见,可见得他还是染著于这些境界。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难,他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而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是。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菩萨没有....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多事不如少事

◎少欲知足。欲是欲望,无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的,统统要减少,愈少愈好。古德庞居士给我们的教训,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好事不如无事,这是庞居士留给我们的教训。古德常给我们讲: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庞居士更深入一层:好事不如无事。这个心才真正清净,我们要做好事,做好事还是无事,这就对了。不是无事,我什么也不要做了,那就当自了汉了,那真的是小乘自了汉了。大乘菩萨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怎么说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平等即是一心

◎在这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与一切众生相处,要念念利益众生。凡夫修学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没有为自己,因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上从诸佛如来,下至阿鼻地狱众生,就是自己。譬如,我们的身体是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好的细胞、健康的细胞比作佛菩萨,坏的细胞、有毛病的细胞比作三恶道,都在自己一身,并没有离开自....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善业得好报

◎自性之中本无此物。此物是指身心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是从迷失自性,从妄想分别执著发生的,所生的现象皆是幻象,道理就是业因果报所变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其范围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为什么说之不尽,是因每个众生心性的变化无量无尽,一切诸法是从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的,一切众生妄想、执著无量无尽,所变现的境界就无量无尽,佛也无法说尽,但佛全都知道,要说出来,需要无尽的长时,道理在此。如果我....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修布施波罗蜜

◎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也是一切恶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对治嗔恚的,什么境界现前均不能起嗔恚心。(净空法师)   ◎不思议即是菩提心中之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离念而无念头,所说言语皆是由本性中生出来的,不是在心中动念头思忖出来的,所以叫不思议。修行不是修别的,断烦恼去障碍而已。我执就是烦恼障,烦恼的根源;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净空法师....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六道轮回生活

◎真正修行功夫得力是一念回心,把轮回心转过来变成菩提心,叫真修行。平常我们造的轮回业,转过头来变成菩萨业。换句话说,我们在没学佛之前,过的是六道轮回生活,学佛之后,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对了。诸佛菩萨在境界里面有没有欢喜?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有没有懊恼?没有,决定没有。可是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示现的相,他也有欢喜、也有烦恼,那是什么?那是教化众生的手段,不是真的,正如永嘉所讲分别亦非意....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保持清净、快乐

◎缘很重要,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能够认识缘,一切法就不会有障碍,这是佛法常讲的观机。能够真正把缘字参透,世出世间法自然得到大自在。今天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物,都是自己过去世造的业果,所以要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知道逆缘可怕,自己就要更警惕,不要再造恶业。如果不能忍受逆缘,起怨恨心,造的业就更深了,所以忍让很重要,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让。随缘消业,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否则冤冤相报,只有愈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心性就是真心本性

◎观照须观吾人之心性,须是必须,所谓消归自性,这样才得受用。心性是什么呢?真心,心性就是真心本性,要观这个,你才会受用。为什么呢?这是根源,好像我们看一棵树,要看树根,再大的树都是从根长出来的。你将问题的根找到了,整个问题都解决了,你若枝枝叶叶上去观照,麻烦可大了,时间就太长,费的功夫太多,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无论是禅宗,是教下,修行都是教你从心性上观照。从心性上观照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是目的是....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般若就是离一切相

◎般若就是离一切相,你懂得离一切相,那你就有智慧了。为什么?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永远清净,心不会被外境所污染,这是智慧。世间有不少人修一切善,他不知道离相,修的善很多,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没有般若,纵然是有观照而没有般若。般若是佛母,一切法从般若生,我们不能离开。我们学佛,尤其是学金刚般若,目的何在?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这就是金刚般若,我们真的得到受用....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