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温暖有多远

孟祥斌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勤劳的爸爸辛辛苦苦地工作,撑起了孟祥斌的天!孟祥斌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他认真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军校。到了军队,孟祥斌与战友在国旗下宣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个寒冷的冬天,孟祥斌一家正在江边散步。突然,一个女子狠狠地甩掉手机,跳进大江。此时此刻,在桥边的孟祥斌顾不得和妻子说一句话,顾不得和女儿讲上一个字,鞋子一脱,外衣一扔,就跳进大江救人。最终女孩活了...

读孟祥斌一文有感

今天,我从《走进和谐的春天》书中阅读了英雄孟祥斌动人的故事。英雄孟祥斌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佩服。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优秀军官,刚跟长年两地分居的妻子和3岁的小女儿团聚,如果你知道为救起一个跳河自杀的女孩会搭上生命,你还会不会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寒冬时节刺骨的江水去救一个陌生人?   如果你是一个军人的妻子,带着3岁的小女儿去部队看望丈夫,在全家团聚的时候,却亲眼目睹自己的爱人在未和你...

人民的教育家

60年来,谈家桢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战线。他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谈家桢培养学生(包括研究生)着重抓住三点,即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他认为只有把基础打好了,在实20世纪50年代的谈家桢(左)践中才能较快地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他反对家长式的教育方法,提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死死捆住学生的手脚培养不出有出息的人才。他讲...

他国取经,科学救国

谈家桢的刻苦治学精神及作出的优异成绩给导师和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师盛情邀请他留下继续从事遗传学的研究。但是,科学救国的志向使他坚定了返回祖国的决心。在这同时,谈家桢通过留美同学朱元及其老师胡刚复的引荐,收到了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聘他为生物系教授的聘书。1937年,谈家桢到达浙江大学就任。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杭州。浙江大学辗转内迁。最后生物系迁到湄潭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唐家祠堂里。在这以后6...

刻苦学习 ,和蔼大度

谈家桢,1909年(夏历八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慈溪。他的祖父是个世传的银匠。父亲谈振镛在家乡的一个杂货铺里当学徒,以后在邮政局里当一名小职员。母亲杨梅英心地善良、勤劳刻苦。6岁那年,谈家桢在当地上私塾,12岁毕业于教会办的道本小学。1921年,谈家桢进入教会办的宁波斐迪中学。1925年转学到浙江湖州东吴第三中学高中部。1926年毕业并被免试保送苏州东吴大学。他曾想攻读平时基础好的数学,但...

对生命的拯救与历史的见证——约翰·拉贝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路明、张晨):德国人约翰拉贝凭借其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挽救中国军民的义举,以及留下《拉贝日记》等历史证据,得到中国人的广泛尊敬。他以获得超过400万的高票入选百年来对中国最有影响的十大国际友人。作为获奖者约翰拉贝的长孙、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妇科学专家,托马斯拉贝教授,日前受邀来到北京参加颁奖仪式,并于接受了国际台的专访,讲述祖父的故事。 约翰拉贝1882年生于德国...

后记:约翰·拉贝--一个伟大的德国人

现在,拉贝成了市长,城内估计尚留有100万人。这个城正面临投降的前夕,它的主管当局已逃离,国营企业停止生产或者已经关闭,城内的居民担心占领军不受控制地大规模洗劫。日本人对拉贝建立一个安全区的申请报告仍然含糊其词。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人进城了,但只是缓慢地挺进。中国的士兵还在城内,他们每遇到日本人,立刻就被缴械,被捆绑着带走去枪杀。 但是,拉贝和其他一些委员会委员仍驾车巡视全城,...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但它却一直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直到60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拉贝...

清明节

清明即到,天堂永乐!

佛教系三: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da。   thera,意为长老,上座;v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   1、此系传承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的言教和行持,故称「上座部佛教」。   2、上座部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而形成的佛教体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印度之南,故称「南传佛教」。又因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南亚...

活佛称谓

  活佛,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世界宗教舞台上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至于其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

藏传佛教僧职称谓

  藏传佛教的僧职,在教内已形成一整套既严格又分门别类的选拔制度,它是维系藏传佛教寺院及僧团秩序、开展各类宗教活动的重要组织保障。其称谓众多,概括来说,大体上可分为封号性僧职称谓、学位性僧职称谓、戒律性僧职称谓和寺院组织中之僧职称谓。   (一)封号性僧职称谓   封号性僧职称谓,是由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一种僧职称谓,在藏传佛教诸多僧职称谓中最具声望。这类僧职起始于元朝,12...

藏传佛教四大派别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 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通称旧译密咒派。宁玛派僧徒可以分两大类:第一类称阿巴,专靠念经念咒在社会上活动,不注重学习佛经,也无佛教理论。第二类有经典,也有师徒或父子间传授。我们主要介绍...

藏传佛教的发展

  密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分两个历史阶段,藏文史籍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约2百年为前弘期。这一时期,密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的武力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间曾一度占优势。赤松德赞(755一797在位)为巩固政权,打击苯教大臣的势力,从印度迎来寂护和莲花生,建立桑耶寺和僧团组织。期间,在喇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曾引发一场争论(792794),最终喇嘛教在赞普的...

藏传佛教简史

藏传佛教简史      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莲华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笨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莲华生入藏之后,首先建立了桑耶寺...

佛教系二: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function(){var D=Fe.G("cardSummary");if(D){var B=D.getElementsB...

中国以外的汉传佛教(北传佛教)

中国以外的汉传佛教(北传佛教)   日本   参见:日本佛教、真言宗、神社及大正藏 《日本书纪》有载佛教传至日本始于飞鸟时代,即552年(钦明天皇13年)有百济圣明王始赠予释迦佛的金铜像与経论。唐朝时期,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道昭、智达、智通从玄奘受学,其后又有智凤、玄昉从智周受学,归日本国后分为南寺、北寺两传法相之...

佛教系一: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 佛教经由两条路径传入中国,一支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另一支则由南印度经海路传至中国南方,为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的主要发扬传系,为现代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的影响,汉传佛教将大乘佛教的教义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藏传佛教。在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

中国佛教三大系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

阎又文:去世31年才“曝光”的潜伏者

今年是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正在北京市档案馆展出的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拨开了真实版潜伏的冰山一角。 阎又文,这个陌生的名字,与刘厚同、何思源、傅冬菊三人并列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肖像置于显著位置。 新中国成立前,他表面身份是傅作义秘书、国民党少将,实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明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实为党的统战工作者。直到他逝世31年后的1993年,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为其子...
  共13478页,到第 页